“活”起来了!今天,一起感受厦门“博物馆数字奇妙夜”(4)
2022-10-17 来源:旧番剧
文物上网,是公众对博物馆数字化的第一印象。那些曾经要排队进馆才能看到的文物,甚至不对外展出的文物,如今都有机会在互联网上窥其真貌,还能比线下看得更清,看得更久。文物上网的形态,也随着技术的发展,实现从二维到三维的转变。
“2015年前后我们对官网进行改版,丰富了线上展陈内容,开始尝试通过三维数字技术让藏品‘活’起来。”厦博信息和数字化部副主任宋叶告诉记者,但受制于经验和当时的技术条件,最初试水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厦博线上展示的3D文物都是2018年以后陆续上线的,迄今厦博一共进行了100件文物的三维数字化,预计今年还将完成30余件。
采集
16个步骤让3D文物跃然眼前
一件3D文物呈现在公众眼前,身后有两个基本步骤——数字采集和数字展示。采集是基础,展示是在采集基础上的应用。
近日,在十一维度(厦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向记者模拟了文物数字化采集的过程——随着三维扫描仪绕藏品而动,一件放置在桌面上的瓷器一点点出现在屏幕上。“这是第一步,我们叫做模型扫描,整个文物的数字化采集细化起来需要16步。”十一维度(厦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海箭告诉记者,模型扫描只完成了藏品轮廓及表面纹理的初步采集,之后还要经过纹理拍摄、纹理贴图等环节,优化细节、矫正色彩,将高精度纹理映射在高精度模型上,合成输出数字文物。“目前模型扫描的速度已经很快了,小件的、表面特征不复杂的藏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