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瓶新酒,水土不服的女仆店前路依然未卜(2)
2022-10-27 来源:旧番剧
在日本,女仆咖啡厅可谓“主人们”的心灵港湾,由竹内亮在2018年执导的纪录片中,一位宅男为了支持心仪的女仆,8年间到店超过4000次;超过5000次的也大有人在。顾客们看重的是“在这里什么烦恼都可以倾诉”的依赖感。
女仆咖啡厅火爆的背后,是“体验经济”的流行:顾客已不再只满足于产品与基础服务,而是在消费过程中希望寻求更多参与感和文化附属。换句话说,就是现实版马斯洛需求层级的进阶:除了高颜值“女仆”们的亲密互动产生的愉悦体验,还有一种“权力感”的满足。
“主人”这一充满权力感的角色指代,加之元气女仆真情实感的安慰,温柔乡模式很难不让人沉溺。 在体验经济之下,服务成为产品,舞台就不止是剧本杀、盲盒、手账、特色桌游店、密室逃脱,它可以是任何传统行业,舞台只是道具,服务才是那个“互联网 ”。未来,它也可能演变成一种文化,就像汉服潮的流行和最近大火的鸿星尔克,本质都是国潮文化的崛起。
缘何水土不服?
女仆咖啡厅从日本传到中国后,也曾红极一时。据《ELLEMEN 睿士》报道,自2007年,北京第一家女仆咖啡厅——月音女仆咖啡厅开业后,各地的女仆咖啡厅便开始扩张起来。
2011年,上海的Luna咖啡厅开业,巅峰时期每天有几十位女仆上班;同年成立于杭州的小红帽女仆咖啡厅,辉煌时期曾拥有3家连锁店……然而,经历了初期的火爆后,如今的女仆店已近乎“绝迹”。成都的第七天堂,广州的鱼子,重庆deep、warm……这些女仆咖啡厅无一例外都已歇业。
笔者在北京的美团程序中搜索“女仆咖啡厅”,显示的结果也只剩下星萌一家。显然,单纯的“为爱发电”已经无法支撑店面继续向前。复购低,持续亏本,拒绝商业化改造……种种原因使得很多复刻日本模式的女仆咖啡厅难以常青。
何以至此?很重要的原因是文化特性不同而导致的“水土不服”。一方面,当女仆咖啡厅从日本流传到中国之后,本体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它被默认为“二次元”文化爱好者的聚集地,而削弱了治愈的原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