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影视作品,成也改编,败也改编(4)

2022-10-28 来源:旧番剧
除了客观因素,更重要的是主观创作的问题,具体说,当前的名著改编,通常沾染上了过度娱乐化和世俗化气质。
快节奏、高效率的现代社会生活中,具有审美娱乐与宣泄功能的影视艺术是人们释放压力的主要途径。很多名著改编作品为了迎合观众,过度放大了这种娱乐化需求。为了达到喜剧效果,类似《西游记》改编电影选择淡化“取经”主题,加入戏谑成分。《情癫大圣》里的唐三藏爱啰嗦,逼得龟丞相自杀。师徒四人来到莎车城,一路载歌载舞、扭扭捏捏出场。《西游降魔篇》中的唐僧,被错贴听话符,模仿女性跳舞。为了观众能够捧腹大笑,《西游伏妖篇》还过度挖掘猪八戒好色的特点,影片中的猪八戒见到女性便垂涎不已,经常性地脱口而出:“你好性感哦!”
不得已的“世俗化”,使名著深度被削平。《西游伏妖篇》将小说中的一些晦涩难懂的佛家之语删去,“秀特技打妖怪”,改编后的故事不再具有复杂性,而是成了通俗易懂的简单故事。一心朝圣,愿意为了天下苍生的信仰解救而放弃自身享受的境界被拉低,观众称之为“青春低幼基情版西游记”。
《明清小说传播研究》一书提到,商品经济时代的特点决定了古典文学名著影视剧的改编、拍摄,不可避免地要顾及经济利益而增加其娱乐性和现代社会的契合性,但改编必须要赋予作品新的意义,主要看时代气质——从这个角度看,好的改编都是相似的。
在这方面,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文化市场的大“火”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加入流行文化符号的传统人物可以在当下复活,旧瓶也能装新酒。影片《大圣归来》耗时8年制作,特效和画质逼真,甚至一块石头、一棵树上面的纹路都清晰可见。他们对名著的改编,告诉了大众一个道理:过度的演绎,追求轰动效应和感官的刺激,只会让我们宝贵的文学财富慢慢消解。艺术的创新可以是另类的解读和独特的气质,但绝不是打着名著的幌子不负责任地恶搞,而是在名著的底子上,绽放出鲜艳的新花。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