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的中国动画,没有被“阉割”的猴子是最早的,也是最好的(2)
2022-11-03 来源:旧番剧
当年斥资百万的大制作,体制化的优点是可以得到各种资源的支持,不必考虑市场,不计成本的打磨精品,缺点当然也不言而喻。
“反抗阶级压迫”
是电影的主格调,据万氏60年代的文章中写道“反映了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尖锐冲突与斗争”,主要还是着力表现在猴子的勇敢机智、顽强不屈。当时有不少人理解《西游记》就是把猴子和玉帝的矛盾对应到农民与地主之间,怪力乱神是动画的好题材,但也容易触动禁区……
当时因为时代特殊,全国的“猴子戏”都被禁了,万籁鸣也被关起来了。
与其说现在广电审核严格,比起之前可能还是小菜一碟。
关于角色如何成为“英雄”
猴性、人性、神性是我们了解的孙悟空。
作为中国传统的民族符号之一,《大闹天宫》塑造的人物形象是非常符合观众们对孙悟空的想象的,塑造一个成功的动画人物形象就是成就动画作品的关键,而孙悟空这一形象其本身就已经拥有非常灵动的性格包装,是动画创作中最珍贵的造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