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王》可看可不看消费电影应离开无形约束(2)
2022-11-03 来源:旧番剧
时隔多年之后再看《狮子王》,情感已经不是它最能打动人的部分,包括小辛巴躲在父亲的怀抱里躲过角马群的踩踏等情节,虽然也曾催人泪下,但对于过于熟悉这些情节的观众而言,也损失了不少情感感染力,这是翻拍作品无法解决的棘手问题,当观众需要被猝不及防感动的时候,可以预知的、重复的情节,是无法造成足够力度的冲击力的,这恐怕也是“真动物版”《狮子王》减分的理由。
在拍与不拍之间,制片方首要选择的,不是翻拍质量问题,而是商业收益问题。过往的经验表明,电影最好的营利模式在于创新,以一个跨时代、有新意、象征着电影未来发展的故事,来征服观众,比如《阿凡达》。之所以制片方将视线投向经典,在于全球范围内商业大片已经陷入无法突围的困境。在这样的境遇下,经典、怀旧、童年记忆,便被婉转地转化成了商业元素,盈利成为最大目的,情怀、怀旧成为被利用的工具,这样的经典翻拍,哪怕能给制片方带来收益,也不会太大,这样的做法透露出来更多的,是电影原创行为的乏力。
所以,评价《狮子王》的成败,真得抛弃原片影响与翻拍片的新意,而应当把注意力放在影片的票房上,票房的高低,决定了当下观众对于经典的认同分寸,简而言之,票房高,就意味着经典的翻拍价值大,票房低,就标志着经典可以稳固在原来的位置上没必要再翻拍。
这种看上去貌似很“功利”的做法,其实是对电影魅力的一种验证。固然,向经典与传统回归,会让电影回归它被发明的本义,维护电影的仪式感,而一旦向经典与传统回归失败,则有可能导致整个行业崩塌,导致受众纷纷转向其他娱乐消费领域。
基于此,“真动物版”《狮子王》的公映,是具有标签意义的,它很大程度衡量了观众对经典电影的基本认知,也让围绕一部电影产生的人心与审美倾向变得无比清晰。我个人认为,《狮子王》“真动物版”属于可看可不看的范畴,不看不会有损失,看了也不会有损失。恐怕所有从事经典翻拍的工作者都意识到了一点,所以把经典拿来进行二次或多次利用,才会成为各制片公司趋之若鹜的事情。
作为一名影迷,我觉得个人的电影审美品位,是要高于集体与市场的电影审美品位的,因为无论怎样,那些被换档、被调低屏幕亮度、剪辑混乱的新电影,会被一些网友诠释为“自由无价的必要牺牲”,但事实不尽然,一些一厢情愿的观点,并无助于改变现状。
因此,评价与消费电影,要尽量离开那道无形的约束,只要是自己喜爱的、崇拜的,只要目标或人是正直的、健康的、自觉的,就都值得人们去跟随,但前提是,再跟随的时候仍要保持距离与空间感,别把出生、成长于同一片土地上的人们,变成没用的较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