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电影:回望百年,不忘初心(2)
2022-11-03 来源:旧番剧
万氏兄弟的动画电影创作,从最初的简单模仿到逐渐发展成熟,进而创立“中国动画学派”,经历了一个艰苦探索的过程。首先是对动画电影生产方式的探索。1920年代,中国的工业生产和经济水平相当落后,电影在中国也处于起步阶段,而动画电影对中国人来说更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因此他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没有任何经验,资金、设备和资料都极端匮乏的情况下,万氏兄弟在上海闸北路三丰里弄堂租了一间七平方米的小亭子间,通宵达旦地做起了实验。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他们终于以几乎纯手工的方式制作出了中国最早的动画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和《大闹画室》。1930年摄制《纸人捣乱记》时,他们第一次使用了美制电力卡通电影设备,开始向现代电影工业生产方式迈进。到1940年拍摄《铁扇公主》时,不但设备更加齐全和先进,而且组建了一支一百多人的制作团队,采用了分工协作的流水线生产方式。
从仅有兄弟四人的家庭手工作坊式制作,到众多人员参与的大规模现代化电影工业生产,中国动画电影生产方式在20年间不仅发生了质的变化,创作水平也随之有了大幅提高。
其次是对动画电影题材内容的探索。万氏兄弟早期的动画电影创作,更多的是对美国动画电影的模仿。例如《大闹画室》和《纸人捣乱记》,从创意灵感、故事情节到呈现方式,都可以明显看到迪士尼动画片《逃出墨水瓶》的影子。然而万氏兄弟深知,重复他人绝非长久之计,中国动画电影要想走出自己的路,首先必须实现题材内容的本土化,因此万籁鸣说:“在动画片内容上,我和弟弟们都感到要与美国巨子华德·狄斯耐分道扬镳,非走自己的路不可。”为此,他们一方面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古典名著、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都是他们的题材源泉,他们对《西游记》的成功改编更是为后世树立了典范,成为中国动画电影创作的重要“原型”;另一方面,他们关注社会现实,把握时代脉搏,创作出大量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动画作品,其中以抗战题材系列动画影响最大。万氏兄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不但使中国动画电影在题材内容上具备了自己的特色,与美国动画电影迥然有别,而且为动画电影反映社会人生开拓出了广阔的天地,对后来的动画电影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
再次是对动画电影民族形式与民族风格的探索。就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而言,万氏兄弟的早期动画电影基本上走的是迪士尼动画的路子,到《铁扇公主》时虽然还存有一些迪士尼动画的痕迹,譬如孙悟空的造型与米老鼠有相似之处,但整体上已经摆脱迪士尼的影响,初步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电影风格。正如万籁鸣所说:“要使中国动画事业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必须在自己民族传统土壤里生根。”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万氏兄弟积极探索动画电影的民族形式与民族风格,将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移植到动画电影中,创造出了剪纸动画、木偶动画等独具中国特色的动画电影品类,而《大闹天宫》则是这种民族化探索的一次全面丰收。《大闹天宫》堪称20世纪中国动画电影艺术的集大成之作,它将中国传统绘画、剪纸、皮影、木偶、戏曲、音乐、舞蹈等艺术熔于一炉,创造出一种成熟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美学特质的动画电影艺术风格,将中国动画电影艺术推到了至今仍难以超越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