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上海的二次元,中国世界主义的创业者|封面专题(10)
2022-11-04 来源:旧番剧
而一直最能体现中国经济发展的上海,是这一代人最先体现出自己价值的中国城市。
对于中国规模最大的同人展Comicup(简称CP展)的创始人香菇而言,她或许在10年前已经对这一点有所感知。2006年,她刚从复旦毕业,之前一直在学校的漫画社参加活动。出于爱好,她刚毕业的时候和同伴在复旦借了个活动场地,举办同人展。来参加的人数就已经超出她的期待:“我们场地特别小,只有20来个展位,但是从周边学校来了四五百个人。
她觉得同人展对于促进粉丝去创作有着很大的意义,首先是培养对于创作的尊重理念:“同人展是创作者之间的聚会。当你在三观还没有彻底形成,进入到我们的兴趣圈的时候,我希望我们能传递出来的价值观是,所有的东西都是需要被创作出来的,而不是你从网络上拷贝下来的。”
为什么一定是要同人,而不是单纯的原创?香菇解释,“因为出于对作品本身的爱,作者之间的交流和训练都会变得非常频繁,这种自发性的东西会让他们进步非常快。”
其次,这也能更好地磨练创作者,将创作者和读者联系到一起。“10年以前,没有人觉得中国有很好的插画师。当时有一名中国的画师出了一套女体三国(假想三国里面的英雄为女性形象)的图,现在看来其实水平并没有达到惊为天人的程度,但是很多人甚至觉得那是日本人画的。在那个时候,中国的消费者对于创作者的认知非常少。”
“从兴趣爱好为起点出发的同人展,有点类似于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之前的小商品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创作者第一次将自己的作品和产品勾联了起来。他们能够意识到他们在画的是漫画,漫画是一种大众文化产品,而不是单纯的自我情绪的发泄。同人本不是一个完整的商品,却是一个商品的雏形。”
在香菇看来,她要做的事情是培育能够诞生出真正的漫画家的土壤:“一定要有很多玩音乐的人,才有可能让流行巨星诞生。”在2017年,在CP展上摆摊的摊位已经超过了1400多个,达到了新国展中心单个馆承载的极限。他们中的不少人将会被来自不同漫画平台以及出版社的编辑选中,成为新的创作储备力量。
某种程度上,在上海的年轻用户所体现出来的这种消费文化和创作热情是对二次元行业未来的有力预言。但是未来什么时候能够真正来临,人们依然不得而知。一些在上海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的二次元商业模式,总是需要在别的城市重新获得一次认可。
比如,推行剧院模式的日式女团公司丝芭文化,除了拥有女团SNH48的上海剧场以外,其余在北京、广州等地的剧场,依然处在亏损的状态。丝芭文化的CEO陶莺对此的解释是,她们还在前期投入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