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影院难觅优质儿童片(2)
2022-11-04 来源:旧番剧
在王倩的成长经历中,不少经典国产儿童片曾带给她美妙的体验,成为她的电影启蒙,比如《人之初》《城南旧事》《霹雳贝贝》《我只流三次泪》。“在我的印象中,我们曾经有过那么多动人的儿童片,怎么现在就没了呢?”
市场因素
“不赚钱”的儿童片被漠视
适合儿童观看、反映儿童生活成长的影片都可以算儿童片,动画、家庭、科幻、冒险等类型则具有先天优势。创建于1981年的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曾经是我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专门生产儿童电影故事片的制片厂。该厂曾创作出一系列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优秀影片,包括《四个小伙伴》《红象》《我只流三次泪》《霹雳贝贝》《哦,香雪》《大气层消失》等。但在1999年,儿影厂和北影厂等8家单位合并成立中影集团,儿影厂的电影创作者们被打散到中影集团旗下各公司,便很难专门为小观众拍电影了。
随着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中国电影市场化,加上好莱坞大片的冲击、休闲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不赚钱”的儿童电影逐渐没落。观众多追求电影的声画刺激,不擅长此道的儿童片往往得不到高票房,没有票房就难以找到投资,甚至拍好了也无人发行。据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统计,近10年来儿童电影生产数量并不少,一直占国产影片10%左右。每年的国产儿童片超过60部,但能顺利进入院线、让观众印象深刻的则寥寥无几。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认为,实际上近几年国产儿童片的数量和质量还是不错的,但因为电影市场高度商业化、同质化,很多儿童电影根本没有上院线的机会,或者即使上映了也没有好的票房效果,比如今年上映的《我的影子在奔跑》《西小河的夏天》,前者票房仅为36万元,后者目前票房为131万元。“国产儿童片被调侃为‘三无’电影——无投资、无发行、无专业团队。”饶曙光感叹。
“好莱坞没有儿童电影的概念,他们就叫‘合家欢影片’。国内一些创作者在这一点上没有吃透。”《大圣归来》制片人、华博朗润文化CEO胡明一说,合家欢影片的基础是满足儿童观影需求,但同时也能让大人觉得好看,而国内的儿童片故事低幼,大人看起来如坐针毡,自然很难“合家欢”。
未来出路
“合家欢”儿童片大有市场
不过,胡明一依旧看好国产儿童片的未来,“现在中国已进入以家庭为消费单元的时代,很多家长意识到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合家欢性质的电影都会大有市场。”他建议国内的儿童电影从业者在创作时吃透电影类型的本质,想清楚自己的电影究竟拍给谁看。同时,他觉得要在影片中寻找普适性的价值观,让大观众和小观众都能产生代入感,找到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