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给孩子们的脱贫攻坚故事——脱贫攻坚系列动画片《幸福路上》(2)
2022-11-05 来源:旧番剧
二、以儿童审美设置故事架构,诠释脱贫内涵
将脱贫故事讲给少年儿童听,既需要以儿童为本,也需要在故事架构、情节设置上多做文章,用儿童能够理解的情境和词汇讲述故事。为此,《幸福路上》系列动画片进行了多样的探索。如《打走蛩蛩怪》一集,在片中设计了一个名叫“蛩蛩怪”的怪物,“蛩”音同“穷”,古代意指作物的天敌“蝗虫”。三位小主人公在走夜路回家的路上突遇停电,在一片漆黑中想起了关于“蛩蛩怪”的传说,吓得跑回了学校。多亏班主任老师和修理路灯的师傅及时赶到,才化解了他们的恐惧和不安。每个人儿时都有过在黑夜中幻想怪物的经历,动画片巧妙地将儿童熟悉的生活体验与脱贫主题联系在一起,打走“蛩蛩怪”更深层次的含义是通过不断完善农村基建赶走“贫穷”。这一“打怪物”的故事框架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有助于孩子们更加具象地理解脱贫攻坚。又如《沙漠红柳》以男孩小奔去新疆看望科学家爷爷为主线,从与爷爷“相见不相识”到随着爷爷探险沙漠,从认识爷爷种植的红柳、大芸到立志让沙漠变得更美。
动画片在温暖的“祖孙情”中设置悬念,引领观众跟随小奔的脚步发现沙漠的神奇和科技扶贫的伟力,春风化雨般地道出扶贫、脱贫的意义。向孩子们讲述脱贫攻坚的历程不无难度,《幸福路上》系列动画片用贴近儿童审美的方式增加了叙事的趣味性和可看性,因而也使面向儿童群体的脱贫攻坚宣传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以中国精神滋养儿童心灵,实现价值引领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离不开党和政府的精准施策、扶贫干部的倾情帮扶和广大群众的自力更生,这其中体现着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脱贫攻坚精神,也蕴含着中国力量、中国价值的时代表达。《幸福路上》系列动画片的可贵之处在于,积极传递了脱贫攻坚实践中凝练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能够给少儿观众带来现实的激励和鼓舞。如《轮椅上的脱贫人》讲述少数民族女孩淑婷因意外导致高位截瘫,她在短暂的失意后重燃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全身心投入到仿真花的制作和销售中,最终凭借智慧和勤劳带领村民实现了脱贫致富。动画片既描写了她颓然失落的心情,也刻画了她身残志坚、不服输的品格,在叙事张力中实现了对少年儿童的价值引领。又如《十八洞村的故事》中,石娃在扶贫干部小王书记的支持下成功考上了大学,他的家乡十八洞村也在扶贫政策的带动下成为小康村寨。石娃学成后没有回乡,也没有留在大城市,而是选择去西藏支教,传递光热,帮助更多的人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