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世界》——一个金钱至上,信仰缺失的世界(4)
2022-11-05 来源:旧番剧
他先是选择了电影这个形式,因为他觉得电影比他搞过的摇滚、绘画、小说都更能表达他心中所想。之后,为了避免在复杂的团队合作中对创作的损耗,也为了发挥他的擅长,他选择“画电影”——做动画电影。这个决定对他是绝对正确的,因为拍真人电影在当下的环境中绝对是一个不断减分的过程。我合作过的李睿珺导演曾经形容:“就像你抓了一把沙子,一定边走边漏,到终点时剩下的那点,就是你的电影”。前段时间我还曾去探班一位大导演的新片,虽然他早已成名,虽然新片是过亿投资,但他同样对拍片过程中由于一些人员掉链子导致的创作损耗感到痛心又无可奈何。在浮躁的中国电影环境中,你看到的每一部好的电影,绝对都是奇迹。
做动画,可控性的确高了很多。刚开始刘健导演曾尝试用一个小团队来创作,但他很快发现,这依然实现不了他想要的对创作的控制,他“希望每一缕线条都是我的风格”,他接受不了瑕疵,也无法让创作搭档完全理解自己想要的风格,同时也不忍心对别人太苛求。于是,他只能走上最孤独的创作之路——能自己干的,哪怕再难,哪怕再慢,都自己干。
从开始写剧本,到《大世界》最终完成所有制作(包括修改),刘健花了4年时间。
这四年里,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用一种跑马拉松的信念在工作”。就像上班一样,他每天早饭后,独自来到工作室,打开电脑,连上绘图板,开始工作。即使状态太差,他也画上8小时,如果状态好,就10个小时。他也不会放任自己工作更长时间,因为他需要匀速,他知道这是一场漫长的战役,他不能透支。最早看到今敏的电影时(大约在《刺痛我》完成后),刘健深信自己将来一定能和今敏认识并成为朋友,可惜今敏忽然去世了,这让他深深遗憾同时也得到警示,要想持续的创作,他必须控制好自己的节奏。
创作期间,他基本没有社交,也不会去做其他可以带来收入的工作,保持绝对的专注和投入。在每天漫长的工作中,他只会偶尔听听音乐、去院子里拍拍篮球活动筋骨。听起来是苦行憎的生活,但他说创作的时候最开心,我现在完全相信。不开心是撑不下去的,所以刘健的创作之路绝不是一个苦情的故事。
一个人做一部动画长片,完全在想象之外,先从一根线条开始,到完成一张脸的绘制,再到完成一个角色的绘制,再到完成十个角色的绘制;从完成一个场景的绘制,到完成十个场景的绘制;从完成一个动作所需的所有画面的绘制,到完成十个动作的绘制,再到完成一整个镜头……就这样日积跬步、水滴石穿,最终,完成所有的画面工作,接下来就是声音、音乐、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