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容融”诞生背后的故事

2022-11-05 来源:旧番剧
【北京冬残奥 我们来了】
10000余张设计草图、300多个日夜的努力——
“雪容融”诞生背后的故事
光明日报记者 任爽
随着北京冬残奥会的临近,冬残奥村内的形象景观转换一新,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接棒上岗。在“雪容融”的诞生地吉林,主创团队的教师和学生们也开始激动起来。
作为奥运会的核心形象之一,吉祥物承载着奥林匹克精神和本届奥运会的理念,又因形象可爱而颇受大众的喜爱。2018年9月21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冬残奥会吉祥物全球征集”吉林艺术学院专场宣讲活动举行。一个月的时间里,学校就收到了101幅学生设计作品稿,并全部递交到北京冬奥组委会。
2019年1月,好消息传来。在全球征集的近6000件作品中,吉林艺术学院有两件作品进入前10名。其中,就有以中国灯笼的形象为设计雏形的“雪容融”。
“听到入选的消息时,我简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雪容融”的原型创意设计者、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研二学生姜宇帆回忆说,在征集结束前的最后3天,她在指导教师的提点下,推翻原有设计,重新选择了最具传统文化特色的中国结和大红灯笼作为创意素材。
4天后,“雪容融”设计团队赶往北京参加第一次修改方案会议,冬奥组委给出了“仅保留原创属性,重新设计形象”的意见。团队负责人,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学院院长,时任吉林艺术学院院长郭春方说,这就意味着整体形象设计都要从零开始。
接下来的就是争分夺秒、攻坚克难的日子——18天的时间里,团队设计出了3套不同方案和62张草图。冬奥组委挑选出1套方案和6张草图,提出继续修改深化的建议;随后,团队又遗憾地收到了冬奥组委取消吉艺“中国结”形象设计的通知,队员们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灯笼形象设计中,直到冬奥组委告知确定“灯笼宝宝”的整体方案;设计团队决定自己完成模型制作,于是,原来10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变成了临时模型加工厂,3平方米的阳台改装成了喷漆房。建模、抽壳、3D打印、打磨、喷漆……队员们完成了一项又一项工作。
“那段时间,大家的心情跌宕起伏,不过每逢低谷,都能迅速调整好,越战越勇。我想,我们离冬残奥精神越来越近了。”姜宇帆说。
30多次往返北京冬奥组委会、32套修改方案、10000余张设计草图、300多个日日夜夜的努力付出……2019年9月17日,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惊艳亮相,并收到了“憨态可掬”“俏皮可爱”“灵动多变”等赞许。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