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16)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③空闺独守的思亲之怨。
这类诗歌或写思妇空闺独守、思念亲人的哀伤,或写红颜易逝、青春虚度的惆怅,或写盼夫早归、夫妻团聚的渴望。如刘方平《代春怨》∶“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诗中的思妇触景伤情,怀思不已。本诗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思妇的幽怨。
④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要么睹故物而思亡人,触旧景而生悲情,表达生死两隔的痛苦与孤独的凄楚;要么追忆殁前的生活情景,叙述亡人的琐事细节,寄托无限哀思与怀念。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8.哲理诗
成因:一是诗人在创作时,便赋予了哲理的内涵。二是诗的哲理是人们在欣赏诗歌过程中领悟到的。
范例:
①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本诗借欣赏庐山感受告诉我们,无论看待人、事或生活、社会,都应多角度、多侧面甚至换一个角色去观察、体会,才能得出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
②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干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这看诗借游春的愉悦启示人们,生活是美好的,只要你关注生活、怀有积极的情致,何愁没有明媚的春光?
③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苏轼《琴诗》
古琴虽是乐器,但放在琴匣中就不鸣,因为没有人去弹奏它,它只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琴曲家用手指去轻轻扣动,琴就铿然有声。但单靠手指不能产生琴曲,它只是琴曲家的主观条件。其说明琴曲艺术必须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方能创造出高妙境界,产生动听感人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