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推!《世界上下五千年》让无数读者意犹未尽!(9)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 (1844.3.6~1908.6.7)出身于梯契汶一贵族家庭。其家世代为海军军人。6岁开始学习钢琴,10岁尝试作曲。12岁入彼得堡海军士官学校学习,得以在首都广泛接触到艺术音乐。1861年,与巴拉基列夫相识,并在巴拉基列夫的指导下业余进行音乐创作。他从远洋航海东方归来后,于1865年完成《第一交响曲》,同年由巴拉基列夫指挥在义务音乐学校演奏会上首演,迈出作曲家辉煌的第一步。1871年任彼得堡音乐院的作曲、管弦乐法教授,1874年又兼任和声、对位法教授,终生任教于此。斯特拉文斯基等人均出自其门下。晚年,因支持学生罢课、倡导音乐院的机构改革而一度被解职。日俄战争后复职。曾以大量精力续作、修订“五人团”其他成员未完之作。其创作集俄罗斯民族乐派音乐之大成,继承和发扬了格林卡的传统,并以华丽的东方色彩、海洋情景的描绘见长。
他是位卓越的管弦乐法大师,1888年所作具有东方绚丽色彩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以及《西班牙随想曲》等均充分发挥了管弦乐队的诸种乐器的色彩和扩充管弦乐队的表现力。他是位作曲技术高超的客观作曲家,擅长于以旋律、和声、调式、配器等手段描绘客观事物。他还作有歌剧10余部:《普斯科夫姑娘》(1872)、《五月之夜》(1880)、《雪姑娘》(1881)、《萨尔丹沙皇的故事》(1900)、《金鸡》 (1907)等,以及交响曲、合唱曲、室内乐、钢琴曲、歌曲等。著有《和声学实用教程》(1884)、《管弦乐法原理》(1911)以及自传《我的音乐生活》等。
柴科夫斯基(1840.5.7~ 1893.11.6)生于沃钦斯克,父为矿山工程师,母原籍法国,善歌与钢琴。1848年迁居彼得堡。1852年遵从父亲的意愿入彼得堡法律学校学习,1859年毕业后即供职于司法部。1862年入带有西欧派倾向的安东·鲁宾斯坦刚刚创办的彼得堡音乐院学习,对音乐的喜爱越来越深,终在1863年去职专从安东·鲁宾斯坦学习作曲。1865年毕业于该院。翌年,应安东·鲁宾斯坦之弟尼古拉·鲁宾斯坦之邀,在他创办的莫斯科音乐院任和声教授,并从事创作。 1877年与其学生安东尼娜结婚,婚后数周即因不合而离婚,同年得到富孀梅克夫人的资助 (年金6000卢布),遂辞去教职,居住乡间,专事作曲。亦曾遍游欧洲各大城市,甚至远渡重洋至美国。1893年赴英归国后,发表第六交响曲《悲怆》。同年11月突然逝世(死因说法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