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无一例外,总还有例外(2)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红楼梦》第九十一回“布疑阵宝玉妄谈禅”一节中,讲述贾府的主子们从老太太到贾政、王夫人,再到王熙凤等对宝玉的婚姻已经统一了看法,即薛宝钗为最佳人选,并正式的说与薛姨妈。宝玉和黛玉似乎感觉出气氛的异样,陷入迷茫。为相互测试对方的心境,他们模仿佛家参禅的形式以机锋语,隐晦表达心声,宝玉用“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来回答黛玉的发问。弱水有三千华里那么长,水量虽然丰沛,但只舀取其中一瓢来喝。一朵独一无二的玫瑰胜过一整座玫瑰园,茫茫弱水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一瓢饮足矣,虽然是沧海之一粟,但也取之不易,理应倍加珍惜。
我很喜欢“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这个佛经故事中的名句,如果硬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此话也有不完美之处:它视全天下之水,均为同等品质,一样清澈,一样甜。这违背了人们对水资源的认知。一江之水与另一江之水不同,江之头与江之尾之同,清明的水与立秋的水也不同。弱水三千,烟波浩瀚,饮下这一瓢,是饮者选择的结果。这是人与水在时空的某一点的恰好相遇,是宿世的因缘,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命运,因而,这一瓢饮是例外,无可替代。
我之所以不喜欢“无一例外”,因为无一例外,是个别身份的丧失。事实上,中国人一向追求例外的精神不太强,在集体无处不在的环境里,少有人能跳出集体意识的桎梏。可能只有五四时期,在北大这些地方,在新旧交替、张力十足的特殊历史时期,在大学这样充满包容性和实验性的文化空间,才允许更具个人性的例外存在。那些被留存的“例外”,可以离开主流,稍微迈出一两步,即使这些人被社会目为怪人,也不妨碍他们投身于创造性的工作和生活。作为人类前沿知识的探索者和生产者,大学不就是应该寻求例外、不断创造吗?
每个时代大学的功能都不一样,在今天,即使是北大也没有这种氛围了。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整体上已被还原为工匠,不是“养家糊口者”,就是“劳动致富者”,还有一些人,既坐拥红利又为自己的“世事洞明”而沾沾自喜。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精致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