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与基因科学的对话:从人工智能到动物智能(3)

2023-07-14 来源:旧番剧
这类设备还可以快速检测污微生物或有机化合物对环境、人体、动植物的污染和危害。基因芯片经过改进,能够利用不同生物状态表达不同的数字信息,基于基因芯片和基因算法,还可用于制造生物计算机。
从AI“类人”的圈子里跳出来
一方面,在基因科学中,解读人类基因程序语言的意义在于解读地球生物圈的程序代码。我们在教科书上就学过,基因是编译氨基酸的密码子。除了极少数的不同之外,地球上已知生物的遗传密码均非常接近。因此,根据演化论,遗传密码应在生命历史中很早期就出现。而这一点,对研究物种的诞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以后,我们不排除“人造”地球生物圈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我们目前提到的机器人、计算机等人工智能是没有意识的,即使我们不断地尝试,想让AI变得更像人,但机器所做的主要还是认知的事情,做的是一个Pattern Recognition,听听声音,看看图像。人脑的高级功能还是无法移植到AI上。自深度学习以来,AI一直没有重大的理论突破,也证明了创造出具有意识、情感的非生命还是很难的。
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曾经提出“中文房间”的实验理论来反驳电脑和其他人工智能能够真正思考的观点。在这个思维实验里,只要计算机拥有了适当的程序,理论上就可以说计算机拥有它的认知状态以及可以像人一样地进行理解活动。
在这个理论基础上,我们或许可以开一个比较大的脑洞,就是 跳出人工智能一定要作为仿生机器、“类人AI”而出现的圈子,而是利用动物的思维,模拟动物的程序,这或许会是一个具有极大潜力的空间。
来自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的基尔斯蒂·阿尔伯特就曾惊叹于蚂蚁的智能,“蚂蚁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太多——我们把蚂蚁叫做超个体, 因为他们形成了许多与人类大脑类似的网络。” 的确, 与人类的社交系统相比,蚁群的社交系统相当的精密。
如果把这个“人造”生物圈当作一个生物进化的实验工厂,那么我们或许可以从中总结出一套有别于人类的某个物种的程序语言,要说明的是,这种动物专属的程序是一直存在的,比如蚂蚁的社交行为,只是在进化过程中没有动物会自己总结下来。当人类能够纵观整个生命历史时,总结归纳一个物种的程序语言也未尝不可,而那意味着人类能够创造以新的程序语言为基础的“动物智能”。
与其让AI不断进行人工标签数据的积累学习,不如先构建一个动物行为的知识图谱,进行系统化训练,一旦训练成功,对于人们来说,受益将会是永久性的。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