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毛主席路过寺庙留宿,方丈留下2个预言,日后全部应验

2023-07-14 来源:旧番剧
一个人的成就,很多时候小时候即可得见。
1910年,17岁的毛主席就曾写下壮志凌云的诗作《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
同年,主席考入湖南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临行前为父亲写了首明志诗《赠父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1911年春,在东山高等小学堂老师的推荐下,毛主席来到长沙,考入湘乡驻省中学。后又于1913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院,开启长达近十年的求学、指教生涯。
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院,主席遇到了影响自己一生的恩师杨昌济,主席与杨昌济亦师亦友,后来更成为恩师的佳婿。
也正是杨昌济的引荐,主席结识了同样优秀且才华横溢的萧子升与蔡和森。三人志趣相投、又品学兼优,当时在学校被誉为“湘江三友”。三人中,主席与萧子升最为交好。
1917年暑假,主席邀请当时在楚怡小学校教书的学长萧子升,一起外出游学。两人各带了把雨伞、一个挎包,装着简单的换洗衣物和文房四宝就出发了。

1917年,毛主席路过寺庙留宿,方丈留下2个预言,日后全部应验


游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周游列国”。用文人的话说,游学也就是“行万里路”。在学堂读万卷书,去乡下游学可行万里路。
据《毛泽东年谱》记载,他们当时没有带一分钱,用游学的方法或写些对联以解决食宿,而且据说“所到之处,受到农民友善的欢迎和款待”。
从7月中旬到8月16日,主席与萧子升步行漫游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县,历时一个月,行程900余里。
在游历中,他们沿途接触到了城乡社会各阶层的人,包括农民、船工、财主、县长、老翰林、寺庙方丈等。
他们在了解风土人情的时候,严谨的调查也极大地影响了主席的很多观念和想法。比如那句经典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估计也得益于那时游学的感悟。
那时候的游学很辛苦,一方面长见识,一方面也在磨练意志。有时候走到偏僻的地方碰不到村落人家,游学者就只好在山中寺庙过夜。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