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歌声弘扬长征精神(2)

2023-09-11 来源:旧番剧
弘扬“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攻坚克难勇气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忆秦娥·娄山关》创作于1935年2月“娄山关大捷”之后,诗词形象生动,声韵和谐优美,意象疏密相间,节奏错落有致,后由作曲家陆祖龙谱写成歌曲赋予新的内涵。其音乐刚健雄浑,歌词意境深远,旋律舒展宽阔,节奏变化丰富,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气势如虹、慷慨悲壮的战斗场景,表达了红军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必胜的信念。
歌曲开篇气氛悲壮紧张,“烈”字慷慨高亢,似英雄之魂划破长空,直上云霄。西风、长空、大雁、晨霜、残月,织成一幅浓烈凄冷的画卷。紧接着,“马蹄声碎”与“喇叭声咽”远近唱和,交相跌宕,其中的“碎”和“咽”一字多音,千转百回,悲壮激越,犹如马蹄急促细碎,军号沉郁低回,战斗紧张惨烈,红军战士心中燃起熊熊的理想之火,即便“雄关漫道真如铁”,依然披荆斩棘、一往无前。“而今迈步从头越”,更洋溢着革命英雄的胆略和气魄。歌声重复三遍,前二遍速度较快,节奏短促有力,表现红军战士的坚定信念。第三遍速度渐慢,高亢激昂,宛如从心底迸发出“从头越”的英雄战歌。“天险”娄山关被攻下时,“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辽阔的歌声既有威武豪情,又有无限感慨。
歌声演绎既增强了原诗词的古典意蕴,又丰富了联觉性的故事内涵,让人如听号角悲壮,如见红军战士浴血奋战。
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民族精神气魄
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登上万里长征的最后一座主峰——六盘山主峰。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已侵略至长城内外,为北上抗日,救民族于危难,中国工农红军在异常艰难的条件下,突破国民党最后的封锁线,翻越六盘山高峰。毛泽东为此写下了《清平乐·六盘山》。这一作品将历史事件与文学、艺术完美融合,吸引众多作曲家如贺绿汀、劫夫、郑律成、田丰、郭颂、徐沛东等为其谱曲。
多首同词异曲的作品,尽管音乐风格与创作手法不尽相同,但情感基调一致,均气势雄伟、豪迈抒情。它们的音乐节奏,或宽广自由,或疏密相见;音乐形式或独唱、或重唱、或领唱合唱交织一起,通过速度、力度以及旋律线条的变化,表现红军战士的革命豪情与民族精神。
作品之中以中央乐团与徐沛东谱曲的《清平乐·六盘山》最具感染力。“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高亢辽阔的歌声开启了北国秋天的帷幕: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大雁南飞已到天际尽头,回眸来时路,行程早万里,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勇气,登上“六盘山上高峰”,眼前“红旗漫卷西风”,已有“今日长缨在手”,定当“缚住苍龙”。歌曲以情感为载体,扣人心弦,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怀喷薄而出。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