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载笔耕不辍英雄梦从未褪色(2)

2023-10-27 来源:旧番剧
“我写他的矛盾、痛苦、悲壮,我觉得我就是他”,徐贵祥说。
前线写作 把每一篇当遗作写
徐贵祥的英雄梦从小做到大,那些文学作品、语文课本都为他的英雄梦进行着完美铺垫。
徐贵祥小时候看的很多故事都是抗战英雄,长大后,他遍地寻找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范子侠等人的英雄故事。国民党抗战将领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等,让徐贵祥热血沸腾。张自忠将军留下遗书,气吞山河,“读他遗书那一刻,我对着天空仰望星星对话,觉得自己非常渺小。”
这些英雄情结延续到写作中,也该是上天注定。徐贵祥回忆说,他最敬重的语文课本里,有毛泽东、方志敏、叶挺这些英雄的名字,于是他入伍后,就开始拿起笔创作。无数次退稿之后,直到1983年,徐贵祥在《飞天》杂志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消失在早晨》,那时,他是一个刚当排长的业余文学青年。
1984年7月,徐贵祥迎来人生中最关键的一次选择,他报名上了前线,“我写小说能写到今天,与这次选择有至关重要的关系。”“钢盔一戴,冲锋枪一背,感觉不一样。”徐贵祥在边境线上巡逻、侦察敌情、执行战斗任务,内心有过恐惧,他回忆说,当年在前线一个最大的梦想是,不仅要活下来,还要打一场胜仗;不仅要打一场胜仗,还要和美丽勇敢的女战友深入敌人内部打胜仗。“这个青春的梦想一直存活在我的脑海里,多年后在小说《英雄山》里实现了。”
在前线的一年中,徐贵祥利用战斗间隙写了6部中篇小说,“那支军用钢笔嗒嗒地敲响了桌子,就像奔腾马蹄一样在前进。”徐贵祥说,他之所以玩命写,是把每篇作品都当成最后一篇遗作来写。他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碰到地雷,会失去生命。
下一部作品 对英雄浸入新思考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对英雄有了新的认识”,徐贵祥说。
在徐贵祥看来,英雄往往在危难的时候,在面临苦难,在面临灾难的时候脱颖而出。“英雄的心胸一定是宽广的,一定是有大格局的,他们不是为一个人战斗,而是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战斗。”徐贵祥认为,英雄不仅内心强大,而且能承受苦难,解救苦难。“比如这次疫情中的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陈薇院士等等,还有更多白衣天使,在前景不明、战况不明的情况下,他们敢于挺身而出,他们就是英雄”,徐贵祥说。
“中国人民在最危难的境地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就是英雄精神。我们是个英雄的民族。我会把对英雄新的思考浸入到下一部作品中”,徐贵祥说。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