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魏晋名士皆为“戏精”?《演而优则士——〈世说新语〉三十六计》逐一分析评判他们的演技(2)
2023-10-27 来源:旧番剧
恰好当时在座的还有著名的哲学家郭象。郭象以善清谈而闻名,“口若悬河”这一成语,最初就是用来描绘他侃侃而谈的场面。郭象主动和裴遐展开辩论,郭象讲得气势磅礴,而裴遐则应对自如。在座的各位都极为佩服,王衍颇为得意地对大家说,你们就不要再挑战了,否则就要被我的女婿搞得狼狈不堪了。
这则故事可供玩味之处甚多。首先,在这样喜庆热闹的场合,大家不是玩樗蒲围棋,也不是比骑马射箭,而是喜欢看“主角”和人捉对清谈,然后众人旁观;其次,这样的清谈如果展现出高水平的话,可以获得他人的尊敬,浅白地来说就是可以让人有面子,故事中很显然王衍对自己女婿裴遐的表现很满意;再次,郭象在其中充当的角色也颇为有趣:到底他的故意挑衅是为了展现自己的才华让裴遐难堪,抑或是配合裴遐,为了凸显裴遐对玄学的理解和辩论之才从而获得老丈人的欢心,还是为给王衍做托,让大家知道他女婿的厉害……
《文学》篇中的另一则故事同样表明,清谈是名士们在一起时的不二选择。第55则说:
支道林、许、谢盛德共集王家,谢顾诸人曰:“今日可谓彦会,时既不可留,此集固亦难常。当共言咏,以写其怀。”许便问主人有《庄子》不?正得《渔父》一篇。谢看题,便各使四坐通。支道林先通,作七百许语,叙致精丽,才藻奇拔,众咸称善。于是四坐各言怀毕。谢问曰:“卿等尽不?”皆曰:“今日之言,少不自竭。”谢后粗难,因自叙其意,作万余语,才峰秀逸。既自难干,加意气拟托,萧然自得,四坐莫不厌心。支谓谢曰:“君一往奔诣,故复自佳耳。”
有一次支道林、许询、谢安等人一起聚在王濛家。谢安说,今天这样群贤毕至的集会机会难得,应当一起清谈。许询就问主人有没有《庄子》。刚好主人家有《庄子》的《渔父》篇。于是谢安就根据《渔父》选择了谈论的主题,让大家来谈论。支道林第一个谈,讲了七百多个字,词藻华丽,论述精致,大家都说好。然后大家一个一个接着谈论,最后是谢安出场,讲了一万多字,精妙绝伦,众人无不佩服。这则故事和上一则的相同之处,在于两个故事都告诉我们,在名士集会的时候大家喜欢清谈;不同之处则在于聚会的众人都参与了讨论。如果说上一则故事裴、郭二人是表演者而其他人是观众的话,那么在这里大家都是表演者而互为观众。当然,主角是很明确的,整个过程最重要的是突出了谢安高人一等的才华。
其最值得注意之处则在于一个细节:许询问主人家里有没有《庄子》。通常人们以为,魏晋时期玄学盛行,而玄学主要的探讨内容就是《老子》和《庄子》,那么当时的名士应该对《庄子》非常熟悉。但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支道林、谢安这样的清谈大家,对《庄子》似乎也不是全然熟稔的,至少不能烂熟于心;要找个大家都可以讨论的话题,还需要现找《庄子》的文本。在对《庄子》的文本并不非常熟悉的情况下,名士们对《庄子》哲学的阐发也许更多的是对自己固有思想的即兴表达。与其说这是对庄子哲学思想的探讨,不如说是一种文字游戏和表演。同时,许询问身为主人的王濛家里有没有《庄子》,而不是直接要王濛拿《庄子》出来,说明《庄子》并不是名士们家家必备的读物,而王濛家里只有《渔父》一篇,并没有《逍遥游》或是《齐物论》这样的核心篇章,也进一步让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