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千年古都“烹制”博物馆盛宴(2)
2024-01-14 来源:旧番剧
妙“厨”赤心
愈来愈受青睐的博物馆背后,是无数个富有赤子情怀的文化妙“厨”。正是他们,帮助古老的遗产穿越岁月尘埃,联通当代人的心灵世界。
——“真是越看越欣喜”
图案神秘空灵的汉代升仙画面,表情生动传神的唐代胡人牵驼图,流露富足气息的宋代夫妻宴饮场景……当参观者为河南古代艺术博物馆内美轮美奂的壁画赞叹不已时,很难体会到,就在一墙之隔的僻静院落里,有人为此付出了怎样的热忱。
“一个搞研究的成天趴那和泥,跟个泥瓦匠似的。”入行20年来,47岁的壁画修复师杨蕊始终没有摆脱朋友们的调侃。从壁画的揭取、清理、拼对到修复完成,繁琐、细致程度远超常人想象,既要求技艺精湛,又考验体力。
揭取壁画要求尽量完整,一旦开始就必须揭完才能停。赶上酷暑天,完工时一捋袖子,汗珠就像雨点一样往下掉。拼对是最艰难的一步,破损的壁画块厚薄不一,顺序未知,闷着头伏案一整天,往往只能拼出硬币大小。
外人听了都觉得苦,杨蕊却很喜欢。
“每当破损、黯淡的壁画在自己手中重现光彩,真是越看越欣喜。”杨蕊说,修复中心成立以来共揭取修复了30多个墓葬的壁画,只有一处她没亲赴现场,因为儿子在次月出生。
——“我非要把根掘掘”
洛阳围棋博物馆是当地民营博物馆的出色代表。41大类3万余枚(件)藏品,勾勒出围棋起源、传承的历史脉络。馆长王潼玲说:“我一辈子做成这一件事就值了!”
王潼玲原本是围棋生产商,她创立的“双元”品牌是国内围棋业的龙头。在对外交往中,她发现对围棋的起源还存在模糊说法,为此产生了溯本清源的念头。
“我非要把根掘掘,看看到底哪来的!”王潼玲一边查阅史料,请教专家,同时天南海北收集与围棋相关的实物。几年下来,她不仅厘清了围棋从古至今的演变轨迹,还认识到这种饱含中国智慧的创造,是如何流传到世界各地,成为人类共享的文明成果的。
2014年,王潼玲一手操办的洛阳围棋博物馆开馆。丰富的藏品和社教活动,使这里逐渐成为传播围棋文化、培养围棋爱好者的基地。这个68岁的老太太说:“让更多人了解、热爱围棋,我心里高兴,有用不完的劲儿!”
——“美不美全靠一张嘴”
“展览美不美,全靠讲解员一张嘴。”成为洛阳博物馆讲解员的第十年,32岁的胡寅对前辈这句玩笑话有了肃然起敬的感觉。
“讲解员就像架设在文物和观众之间的桥梁,观众能获得什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说什么、怎么说。”胡寅越来越迷恋这种“文物代言者”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