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凝视着深渊,深渊也许并不能看见你(2)
2024-01-14 来源:旧番剧
地下城的神秘来客
以我国广西的喀斯特地区为例,一些洞穴距离地面的垂直高度甚至超过百米,而在洞穴底部的水域竟生活有鱼类。这些鱼从哪里来的,难道是和孙悟空一样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吗?通过研究对比人们发现,这些洞穴鱼虽然因为长期适应黑暗环境而产生了一些特化,但大多在地表有着形态和亲缘关系相近的类群。于是人们猜测这些洞穴鱼类的祖先也曾生活在地表,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如山洪),进入了黑暗的地下暗河并一直生活到今天。
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中一些种类还会通过与地表水系联通的地下暗河,进行地上地下周期性往来的生活;而还有一小部分出现在洞穴中的鱼类则是因为偶然因素误入,并没有产生适应洞穴生活的形态变化。于是人们将这些发现于洞穴中的鱼类依据形态和习性划分为:典型洞穴鱼类、非典型洞穴鱼类和偶入洞穴鱼类,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小眼金线鲃(bā)(Sinocyclocheilus microphthalmus)便是一种典型洞穴鱼类。
滇池金线鲃(S. grahami),金线鲃中的非典型洞穴类群,可见它并没有完全适应洞穴的生活,体表有色素,而且有很大的眼睛 | 少侠小黄鸡
洞穴对于生命体而言是一个非常严苛的环境,食物非常稀缺,而且没有阳光。作为一种典型洞穴鱼类,小眼金线鲃需要在这种特殊环境里完成整个生命周期。于是在上百万年的生存演化过程中,它的形态发生了许多适应洞穴生活的变化。
“宅鱼”的生存之道
最明显的变化通常发生在眼部。众所周知眼睛是感知光线的器官,可以为我们提供重要的感官信息,但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洞穴环境中,视觉对于环境的感知作用便被最大程度地削弱了,于是典型洞穴鱼类的眼睛便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由正常大小开始逐渐缩小,甚至完全消失。例如小眼金线鲃的眼睛便退化为了大小不一的小黑点,这样的眼睛已经丧失了绝大部分的视觉功能,仅能对较为明显的光暗变化作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