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战地玫瑰!上海医疗队这群女超人,是真正的“女神”(3)
2024-06-14 来源:旧番剧
渐渐地,这份“上海标准”被武汉当地的医护同道们学习借鉴。时间长了,当地同行每次见到他们都要道一句,“你们是上海来的老师?谢谢!”“和队员们每天忙里忙外,不觉得累,反而很充实。”采访中,王叶琴不止一次提到,“大家都对我很照顾,脏活累活抢着干。”她不知道的是,对于队里的许多小辈而言,老将出马,意味着“定海神针”的作用。
在另一片战区,武汉雷神山医院有位与王叶琴年龄相仿的护士“奶奶”。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护理部主任,55岁的卢根娣从小汤山到雷神山,都如同一味“行走的安慰剂”。尽管当年的“小卢”变成了“老卢”,她却一心想着:“我要去和我的孩子们在一起。”
▲卢根娣到隔离病房照护患者,年轻的护士拦着她:“我们毕竟比您小20岁,您别进去。”“我肯定要进去。”卢根娣很坚定,“看到我不怕,她们就更不会怕。”
这份淡定背后,是几十年来的专业积累。从医院到住处,从进出隔离病区到出入宾馆房间,细之又细的防护规矩,卢根娣一一成文。到雷神山的最初几天,她一直在疯狂写流程,“要保护好孩子们,春暖花开时,一起去一起回来。”
王叶琴同样期待着“春天”的到来。最近几天,和家人视频时,2岁的孙子总会冲着她撒娇:“奶奶……抱抱……”
“回去之后,最想抱抱孙子。”王叶琴说,待到疫魔击退之日,便是阳光明媚团圆之时,到那时,举杯共饮,共话家常,何其幸福。
70后“日记医生”:病魔多无情、生命多无私,就在这字里行间
坐标:武汉金银潭医院
讲述人:上海市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仁济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查琼芳
疫后心愿:想在武汉走走,不戴口罩,自由呼吸
疫情发生以来,不知有多少人是每天看着这名上海女医生写的“战地日记”起床的。这位医生就是查琼芳,她写的“查琼芳援鄂日记”,让我们有机会直击武汉抗疫一线。“写日记?哈哈,上一次写日记是在中学时代,后来学医了,太忙了,根本没空写日记。”查琼芳说,没想到自己的日记成为“新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