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姿势:英美国家的男人为什么要织毛衣?(2)
2024-06-14 来源:旧番剧
西班牙丝织手套,为一名主教所有,16世纪
然而突如其来的世界大战唤醒了人们对手工编织的记忆。
1914年9月,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妻子玛丽王后响应前线号召,要在11月份提供30万双毛线袜和30万条毛线腰带,并号召各行各业的男女老少参与其中。英国政府顺势开展“为胜利而织”(Knit for Victory)和“织织补补拆一拆”(Made Do and Mend)的活动,都引起热烈反响。报纸呼吁:“海军需要战士,但也需要织衣物的人!”在学校里,班级会举行类似“谁织得最快”、“谁织得最长”、“谁的毛线针编得最大声”这样的比赛,吸引了许多男生。他们为前线战士编织袜子、绷带、手套、围巾。人们意识到,即使不能上前线,也可以通过编织为战争贡献一份力量。
没有及时参战的美国同样迫不及待地通过这种方式表达支持。一战期间,美国红十字会的地方分会从107个增加到3864个,注册会员也从1万7千人突飞猛进地上升到2千万,很多普通老百姓都投入了补给战争的大军中。《敲钟人》(The Bellman)的专栏作家理查德伯顿(Richard Burton)借用基督教“三位一体”的概念,把毛线针和犁耙、剑并列,看作支援战争的三个重要方面。“主日礼拜、半夜、黎明破晓时,在路边停靠的车辆里,在厨房里,随时随地,人们无处不在打毛衣”——可见手工编织在特殊时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