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初的生命如何应对最大的威胁——水?(8)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萨瑟兰反驳道,一旦RNA、蛋白质等分子形成,演化机制就会接管一切,使原初生命体找到制造这些分子的新方法,从而维持自身的生存。
与此同时,许多研究者对迈克尔·罗素的海底碱液喷口假说表示怀疑,认为缺乏实验支持。
在新西兰罗托鲁阿附近“地狱之门”(Hell’s Gate)温泉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热液池的样品经过了干燥和再湿润的循环,这促进了化学反应,产生了类似RNA的分子
相比之下,模拟陆地表面条件的化学实验则形成了核酸、蛋白质和脂类的基本成分。大卫·卡特林说:“在深海热液喷口假说中并没有这些合成过程。而且没有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可能是因为根本做不了。”
弗伦克尔-品特也对海底热液口的观点持批评态度,因为她研究的分子在这种条件下无法存在很长时间,“这些原始多肽的形成与热液喷口不太兼容”。
今年5月,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博士后、地球化学家玛蒂娜·普赖纳和同事提出了一个可能的答案。她认为,在热液喷口下方的岩石中,热量和化学反应会使水分子凝结或分解,从而形成干燥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岩石与水的相互作用会使水流失”。与此同时,海水也会慢慢地流入,这就像是“一种干湿循环”。普赖纳认为,这一过程将使深海岩石更适合关键分子的形成。当然,这仍然只是一种假设,“你还需要做相关的实验来证明它可以发生某些反应”。
目前这方面的证据还不存在。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实验结果支持生命起源于陆地小型水体的观点。萨瑟兰倾向于由陨石撞击坑形成的水体,在太阳和剩余冲击能量的加热下,多股水流沿斜坡流下,最后在底部汇合成一个水塘。这将是一个复杂的三维环境,矿物表面充当催化剂,碳基化学物质则在水中反复溶解,并在阳光下干燥。“在某种程度上,你可以肯定地说,这一切需要在地表完成,而不能在海洋深处或地壳下十公里处,”萨瑟兰说,“然后我们需要磷酸盐和铁。铁镍陨石很容易就能将这些东西带到地球上。”此外,撞击坑理论还有一个更大的优势:陨石在撞击大气层时能产生氰化物。
迪默一直支持的是另一种观点:火山温泉。在今年的一项研究中,他和同事布鲁斯·戴默提出,脂质可能在热泉中形成了原始细胞,正如他在早先实验中所揭示的那样。温泉边缘的干湿循环驱动了RNA等核酸分子的形成和复制。
迪默在现代火山温泉中进行了若干实验,以验证他的观点。2018年,他的团队发现囊泡可以在温泉中形成,甚至可以包裹核酸——但它们无法在海水中形成。去年的一项后续研究发现,当产生的囊泡干燥后,核苷酸会连接形成类似RNA的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