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深一度|DNA,为无名烈士寻亲(6)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但并非每个线索都很精确,有的线索指向多个乡镇、村庄,有的线索数量高达上千个。至于究竟哪里是烈士的家乡,哪一位是烈士的亲人,有赖于人工一遍遍甄别排查,其追踪过程如抽丝剥茧。
其中一个线索指向海阳三个镇十几个村,涉及烈士超过40名。经反复排查,最终锁定了一名烈士。寻亲人员联系上烈士侄子,得知烈士牺牲在济南城东的茂岭山。“这一带牺牲的烈士基本都葬在历城革命烈士陵园,不会迁到济南革命烈士陵园。”周光涛和同事们再次复查40多位烈士,目标指向了1948年8月被登记为“失踪”的华野九纵的孙学通。
寻亲人员联系到孙学通烈士的遗孀张淑卿,老人提供了一个线索:当年农历八月初收到丈夫来信,信上说“我们要去解放济南”。而济南战役的时间正在当年农历八月,且此前一段时间均无战事,因此登记的“8月失踪”应为农历八月牺牲。
但孙学通所在单位是供给部警卫连,按理说不直接参与前线战斗。带着疑问,周光涛北上沈阳,找到了济南战役的“登城英雄”滕元兴。滕元兴告诉他,当年攻打济南内城东南角牺牲很大,各连队抽调精干力量组成突击队,队员彼此之间不熟悉,牺牲后可能成为无名烈士。这样一来,孙学通的牺牲就说得通了。
年代久远,人事变迁,排查工作需要格外细致耐心。有些烈士的情况,老家村庄的干部也不了解,需要询问村里健在的老人;曾经的过继、改嫁、搬迁等情况,也会在寻亲过程中造成波折。“当初信息多为手写,有的存在誊写错误,需要逐一勘误。”济南市关爱退役军人基金会工作人员李浩民说,孙清冒烈士名字中的“冒”字,在英名录中被登记为“昌”,后经工作人员与所在地、亲友反复核实,比对烈士证等凭证,才最终认定其身份。
烈士寻亲涉及面广、耗时长、投入资源巨大,单凭一个部门、一个地区的力量推动困难重重,既要广泛动员,也要专人盯靠。
一年多的寻亲过程中,济南摸索出“提取、鉴定、比对、筛查、核对、确认”的工作流程,构建了以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牵头主导,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关爱退役军人基金会全力服务保障,社会各界志愿者广泛参与的烈士寻亲“济南模式”。“我们的志愿者多在济南服务,但烈士籍贯全省各地都有,去年专门在省内其他市招募50多名志愿者加入烈士寻亲。”殷刘倩介绍。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牵头成立工作专班及寻亲中心,专门承担此项任务。韩延才认为,寻亲中心的成立让烈士寻亲工作有了保障,不再受到人员、经费、办公地点等客观因素限制,“大家可以心无旁骛地为烈士寻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