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从此走向虚无主义,这要从一张日食照片证实“相对论”说起(4)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我们就像合唱队一样,纷纷对一次至关重要的事件发展过程中所揭示出来的命运裁决发表评论。整场演出充满了戏剧色彩——传统的仪式,以及背景上悬挂的牛顿画像,无不提醒我们:眼下,在两百多年之后,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归纳将接受它的第一次修正……思想领域的一场伟大冒险终于功德圆满。
打那以后,爱因斯坦便成了一个全球英雄,全世界每一所著名大学都邀请他去讲学,他走到哪儿都被人群所包围,他那怅然若失的面容被成千上万的人所熟悉,那是心不在焉的自然哲学家的典型模样。他的理论所带来的冲击是直接的,而且越来越不可估量。不过,这正好说明了波普尔后来提出的所谓“非预期后果律”。有无以数计的著作,试图清楚明白地解释广义相对论如何修改了牛顿的观念,以及它如何发挥作用,对普通的凡夫俗子来说,牛顿的那些观念构成了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理解。爱因斯坦本人这样总结它:“就其最宽泛的意义而言,‘相对论’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一切物理现象都具有这样一个特征,它没有给‘绝对运动’概念的引入提供任何基础,或者换一个更简短但并不那么准确的说法,就是:不存在绝对运动。”许多年后,巴克敏斯特·富勒给日本艺术家野口勇发去了一封著名电报,用 249 个单词解释了爱因斯坦的关键公式,堪称简洁凝练的杰作。
不过,对大多数人来说,大量使用直线和直角的牛顿物理学十分容易理解,可如今,相对论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模模糊糊的不安之源。按照人们的理解,绝对时间和绝对长度已经被废黜了;运动是曲线的。突然之间,天体运动当中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是确定的。正如哈姆雷特所悲叹的那样:“这个世界脱节了。”这就仿佛不停旋转的地球脱了轴,在一个不再符合惯常度量标准的宇宙中漫无目标地漂泊。1920 年代初,第一次在通俗层面上流传着这样一个信念: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任何绝对的东西:时空,善恶,知识,尤其是价值。人们错误地,大概也是不可避免地把相对论跟相对主义混为一谈。
对于公众的误解,最痛苦的莫过于爱因斯坦本人。不停地宣扬和误解让他困惑不已,而这些似乎都是他的工作所促成的。1920 年 9 月 9 日,他写信给他的同事马克斯·玻恩说:“就像童话故事里那个碰到什么都变成黄金的人,我现在也是这样,跟我有关的一切都成了报纸上小题大做的话题。”爱因斯坦不是一个遵循教规的犹太人,但他承认有一个上帝。他热情地相信对与错的绝对标准。他的专业生活奉献给了不懈的寻求,不仅寻求真理,而且寻求确信。他坚持认为,这个世界可以分为主观领域和客观领域,客观部分必定能够给予精确的陈述。在科学意义(而非哲学意义)上,他是一个决定论者。在 1920 年代,他发现,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不仅让人无法接受,而且令人厌恶。终其余生,直至 1955 年去世,他都一直尝试着把物理学固定在统一场论中,试图借此驳倒量子力学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