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次参加边境作战的战斗英雄对《芳华》有话说(3)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从媒体中早已得知《芳华》反映了中国军人参加的最近那场战争,而那却是一场吊诡的被我们有意从记忆中抹去的战争,作为战争的亲历者,我一直耿耿于怀,为此还上书高层。
战斗场面不会让我感动,但画外音让我感动。影片战斗场面不多,就如同我三次参加边境作战,沐浴敌人炮火有两次,且不激烈,即便这样,看到战斗场面,特别是刘峰渴望自己在战斗中牺牲的画外音,迅即把我带回战时一幕幕。面对飞来的炮弹,作为新兵的自己,心跳到了嗓子眼,但仍然向领导提出:“我去执行接线任务”。紧张乃至恐惧中请命,是因为从沂蒙山区走来的我想当英雄。请命时内藏私心,但瞬间还是产生出自我感动——原来敢于牺牲会让小人物变化得伟大。这种体会伴随我走到今天,推动我写出《烈士是军人的精神归宿》,《只有牺牲才让军人变得高贵》等文章。我十分推崇军人的牺牲精神,自己能够在思想的道路上飞奔,也得益于这种精神的支撑。
我们一再强调,“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不能搞历史虚无主义。编导以他们的经历和视角帮助我们记起一个时代,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实属难得。我们从“激情燃烧岁月”中走来,面对激情不再燃烧的现实,精神出路在哪里?灵魂能否找到归宿?影片没有直面,但已经引发我们的思考,这就是影片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刘峰做好事不会让我感动,但林丁丁的错谔让我感慨。刘峰做了很多好事,以至于周围的人离不开,然而,背后还是有人嘲弄这个好人,并且仍然博得很多人的迎合。我也像刘峰一样到北京参加英模会,回到连队迎接自己的不是热烈,而是热水壶被人故意摔破,并且这个人恰是自己的老乡。刘峰向林丁丁示爱,结果成了悲剧,尤其林丁丁能够接受医生和机关干事的抚摸,却无法接受“学雷锋典型”的示爱,这已经吊诡。记得当年有同事给自己牵红线,对方以“一副马克思主义面孔”回绝。那种尴尬与苦涩以至于让后来的我特反感当典型。
这或许也是编导想表现的一个社会矛盾。我们社会似乎离不开道德典型,否则也就不会不遗余力地树典型,然而生活中的道德典型在很多人眼里几乎成了异类,这个群体中没有几人活得轻松,甚至没有几人真正活出自己。这就涉及我们社会的思考和追问,以树典型引领道德与西方社会通过宗教支持道德存在何种差异,我们既有的道德建设模式和路径还能不能继续,出路在哪里,这早就摆在面前,亟待解答。
那些批评的声音,比较集中的是以政治正确批评电影给军队和政府抹黑,我不太认同。事实上,自卫反击作战结束时,牺牲军人抚恤金顶不上老百姓被撞死一头牛的赔偿,地方拒绝接受伤残军人带有普遍性,即便接受后也往往轻慢,这就是所谓的“英雄流血又流泪”。所以,出现刘峰在海南被城管打的场景,完全符合那个时代。今天涉及复转军人的社会矛盾,许多就是那时所遗留。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