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有故事:中法电影交流史上的重要桥梁(3)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丕崇书院”是今天的广州市第三中学,在清朝年间是由法国人开办的书院,兼营电影放映。此后,电影放映在广州逐步兴起,1993年广州市电影公司出版的《广州电影志》中描述,“1903年左右,有一华侨带着放映机和几部风景片,在长寿大街(现长寿路)高升茶楼放映,继而又有一些零星的放映活动。”
票房领跑全国22年的广东,“票仓”的基因似乎在这段“上古时期”已经形成。1920年代,广州市中心建起了明珠影画院等一批早期的专业化影院,并出现了专门的电影刊物、专业的影评人。
观众看电影的习惯、影评人讨论电影的氛围,在这一阶段开始积累并初具雏形。1926年广州的报纸上,有一篇署名浪漫生的影评《一瞥爱河潮》就开始探讨表演的真实性,评价电影中“二者晕倒之法均不甚自然”,并和西方电影进行对比,“(西画)每见晕倒之势,必以徐徐之势,状至确难自持之际,张手欲觅支撑之物,不可得,始厥。”
时间再往后,是鲁迅在中山大学任教的1927年。他在广州期间看了大量的电影,并时常进行犀利点评。鲁迅评论一部叫《诗人挖目记》的电影“浅妄”,这部电影便是当时进口的法国片。
有意思的是,《诗人挖目记》这部由法国电影公司拍摄的电影,讲的是中国故事,由中国人主演。也因为这样,鲁迅以为这是“国产片”,并在此后很长时间内“对于中国片,就没有再看了”。在今天的考证里,电影中的盲眼诗人应是唐代诗人张籍。为什么法国剧作家会写一个中国唐朝的故事?是否在康熙和路易十四互赠的大量书籍中,包含了唐代的典故?

广东有故事:中法电影交流史上的重要桥梁


中法合拍纪录电影《康熙与路易十四》海报
当然,鲁迅对许多电影的评论都算不上客气。当时广州的报刊,对影片的评价也不留情面。这种锋芒在近百年的时光中越磨越尖,今天的广东活跃着“毒舌电影”“乌鸦电影”等一批影评媒体,以犀利的电影评论丰富着观影的氛围。
第一个介绍中国电影的法国人和最早拍电影的广东人
在法国电影历史学家乔治·萨杜尔所著的《世界电影史》中,对广东电影人蔡楚生给出了“中国最杰出的导演”的评价。蔡楚生在世界电影史中的地位几乎是从这里开始奠定的。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