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笔为犁,致敬自然(2)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向大自然学习,是人类的必修课。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先生所言:“自然教育是中国面向未来、走向世界的必考科目。”尊重自然,生态友好,才能为国家进一步发展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
改变势在必行,方向已经明确,种内种外需要学会和平相处。自然观、人生观、成功标准需要慎重养成和科学认定,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儿童与青少年的教育显得尤其重要。一种可行的、基于时空长程考量的方案是,要努力使孩子从小就广泛接触自然与社会,亲近自然,学会观察,感知生命的不易与智慧的宝贵;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理解演化系统中竞争与合作的复杂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成为合格的国家公民、世界公民的同时,争做生态友好的自然公民。大部分人成为合格的自然公民,地球生态共同体才能可持续生存与发展。
而这一切都要有示范、有榜样。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高屋建瓴,充满智慧,但是需要具体化,需要落实到行动措施中。中国的作家和科普专家们可以先行一步,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先进思想引导实践创作,以大自然演化的优美故事打动读者。“绿水青山”既是经济资源,更是人类生活的母体与摇篮,如果不了解大自然,对其没有感恩之心,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个体来说,就缺乏灵魂认同与操作动力。当代中国需要有更多的作家、科普专家多多关注与描写荒野、河川、动物、植物,展现大自然的美丽、生命演化的复杂与精致,进而感动读者,推动人们去保护环境与尊重自然。
近几年,刘先平不顾年事已高,仍坚持去考察南海、登上高黎贡山……长途跋涉,笔耕不辍。他的书向人们介绍了处于祖国边远地区的自然风物,提供了热爱祖国的活生生的原材料,这既是在传授知识,其实也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人们了解越多,对祖国母亲的认同感就会越强。
《续梦大树杜鹃王》作为年届80岁的刘先平先生的一部具体作品,可能还显得有些单薄,书中某些具体表述和图片说明都还有改进余地,但是它是一个象征——首届“中国自然好书奖”将大奖颁发给刘先平先生,看重的不单纯是这样一部书,更是对一个有趣味、有判断力、有定力的作家工作的肯定,同时也是在传递一种期望:中国作家可以多一点超越性,在叙述人间悲欢离合之余,适当关注一下花开花落、环境变迁和生态保护,因为这同样是十分有价值的书写领域。
(作者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