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江南(4)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经“香山帮”推荐,陆慕砖窑所出的铺地方砖,成为永乐皇帝专用的金砖。所谓金砖,先选好土放置一年去除土性,再练泥制模阴干7个月以上,随后用糠草熏、劈柴烧、整柴烧,各一个月,松枝烧40天,才能出窑。之后的打磨泡桐油,更是手艺活儿,就连铺设,一个瓦工加两个壮工每天也只能墁五块。4718块金砖,构成了故宫太和殿金属般光亮铿然的地面。
直到今天,苏州御窑仍在为故宫修缮烧制金砖。而所谓中国品质,就折叠在金砖清晰的款识里、苏绣名手竞秀的针法里、缂丝的6000多种彩色纬丝里、“红帮裁缝”的量体裁衣里。
2018年4月,苏州博物馆。贝聿铭以传统的粉墙黛瓦为元素,重新诠释江南建筑符号。建筑师王澍说,贝聿铭的骨子里还是一个中国人。图/阿灿
第四层:文雅江南
————————
江南是中国文人的理想生活地,美是他们的乌托邦。对江南的表现,是文人画的重要母体,趣味代代相继。明代董其昌最爱的《潇湘图》,出自五代董源之手,表现的是烟雾之中的江南水乡景观。建造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时,建筑师王澍则从李公麟实绘的隐居山水《龙眠山庄图》中得到了灵感。
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都是文人画高手,也是江南人士。黄公望曾在松江、苏州、杭州一带云游,晚年隐于杭州;吴镇在嘉兴、杭州平淡度过一生;倪瓒曾是无锡首富,后在太湖一带辗转浪迹直至去世;王蒙早年隐居黄鹤山,明初曾任泰安知州,后卷入宰相胡惟庸贪渎案而死。他们以《富春山居图》《渔父图》《容膝斋图》《青卞隐居》等名作著称于世,开创了江南文人山水画的传统。
等到明中叶出现由沈周开宗的吴门画派,文人们除了追求独特的审美,也试图经营一种与大众有别的文雅生活。不仅以绘画,也以园林、雅集、游览、交友、赏艺来描绘生活理想。
与画纸相比,文学纸上的江南就更加浩瀚了。“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西洲曲》)南朝民歌里的江南离我们很远?那么近一点:“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再近一点?“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白居易《春题湖上》)还要近?“春天,遂想起江南,唐诗里的江南。”(余光中《春天,遂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