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化,由江入海向世界(4)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我们不能就文化谈文化,而是要结合整个经济社会、文化生态进行整体考量,既要精通文化内涵,又要把握需求,做好规划。”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贺云翱认为,可以用数字化手段展示、利用文物遗产,让优秀文化资源“活”起来,在现代化建设中走进生活、走向世界。
实现长江流域城市的“美美与共”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长江流域城市地缘相近、人文相通、民俗相亲,文化的同根同源、内在认同,必将推动区域内使命共担、文化共建、资源共享。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认为,过去,对江南文脉的研究多从历史、学术、文化等方面展开。而今,对文化的研究应上升至主流意识形态这一更高层面,要有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要将文化研究引向更深入,就需具备更宏观的视野,吸纳世界研究文明的方法和经验,让研究体系更加丰富、饱满,从而更好地与世界交流、走向世界。
云南省社科联原主席、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范建华指出,长江经济文化带的发展方向和重点还局限于各省行政区划范围内。应整合利用长江经济文化带的城际互动发展要素,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业态,探索长江经济文化带城际互利发展的新路径。
“长江文明的巨大贡献,体现在文明、生态、创新、交流、生活五个方面。长江文明在下游地区的核心,就是江南。”南京博物院名誉院长龚良指出,当下,江苏正高质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让整个江苏大运河沿岸成为一个大公园,成为世界级的美好生活廊道。
“可考虑以科技创新与信息技术为长江文化相关服务、产品升级提供新支撑,走‘互联网 长江文化’的信息化提升之路。”长江经济带研究院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研究院院长王佳宁建议,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与推广云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监测长江水质及岸线违法施工情况、长江沿线古迹和河道生态情况,同时,建设开发集线上线下、河面陆上于一体的体验型文化场馆综合体,重塑公众感知、传播、获取、利用长江文化信息的新体系。
论坛期间,长江流域相关省市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还就“城市‘微改造’与长江文化”深入探讨,并达成《城市更新行动长江共识》,呼吁在城市更新中推进长江流域共同体互鉴互学,实现“美美与共”。
(本报记者 刘江伟 苏雁 刘已粲)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