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圆明园,原本可以避免,都是由于咸丰皇帝的微操作导致失败(2)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区区蛮夷,无礼之徒!朕做天子的这些年,难道白忍气受气?这天下的江山,就是我大清的江山,叫他们肆意分割!”咸丰气得七窍生烟。
【二、误判形势,自取失败】
1854年,英法联军入侵天津。面对外敌入侵,咸丰仍然妄自尊大。他命令直隶总督谭廷襄拉拢俄、美助战,期望通过毒计分化洋人联军。他坚信洋人也会有私心,相互利用就是了。
“区区三流小国,就算联手又能奈朕何?只消拆散他们,然后各个击破,岂不更易?”咸丰满怀期待地对谭廷襄说道。
出乎意料的是,这一计策不仅未奏效,反而点燃了英法两国的怒火。他们认定中国已无法合作,于是联手发起猛烈反击。大沽口失利的消息迅速传入北京,让咸丰皇帝备受打击,信心尽失。最终,他只得忍气吞声,在条约上屈辱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三、小捷气盛,自断后路】
1858年大沽二战,僧格林沁的清军以远超预期的战力大胜英法联军。咸丰这下太高兴了,仿佛收复失地在望。他再度膨胀起来,认为这证明大清仍有实力。
果然如老子所料,中国士兵之勇猛竟能超越洋人!此役胜利,士气大振,若再战,必能轻松击败敌军。咸丰皇帝惊喜交加,信心倍增。
咸丰帝轻率地撕毁了先前的条约,自信地认为这次挫败将动摇英法军队的士气,中国只要乘胜追击,便可一举击溃敌人。然而,他未曾料到这只会激起对方的愤怒与羞辱感,使其更加坚定地誓要一雪前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