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践行者】奋斗四十年广州故事多(9)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现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广州中学校长的吴颖民,职业生涯与中国改革开放“同龄”,他从事教育工作40年,曾在“广东牛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担任17年校长。退休四年后,他又出任广州中学首任校长,为广州中学“吸粉”无数。他对基础教育的独到见解和超前的教育理念,被老百姓誉为“最牛校长”。
见证和参与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吴颖民,把改革开放40年来的基础教育发展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8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这个阶段,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百废待兴,学生们求学如饥似渴,但教育发展和教学研究都还处于摸索阶段,教育以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为主要目标。第二个阶段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到2000年。这一阶段,基础教育除了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外,开始注意学生价值观、道德品质观的引导。但应试教育在这一阶段愈演愈烈,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第三阶段是进入新世纪到现在。中央明确提出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高质量发展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基础教育也更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由于学生和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又面临着教育均衡发展的课题。
吴颖民认为,基础教育的功能是为每一个学生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因此,不能过于功利、急于求成,更不能拔苗助长、追求“快速成绩”,要保持护花使者静待花开的心态。
在吴颖民看来,高考分,当学霸,并不等于就是优秀人才。名校学生更加不能只讲成绩,一定也要讲品德、讲胸怀、讲责任担当。他解释了1990年他为什么在华附首创学生学农。正是因为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他发现有的孩子虽然学习成绩很优秀,但却缺少应有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如果有一天,他们真的成了各行各业的领袖人物,却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一种对弱者的人文关怀,那将会怎样?我是蛮担心的。”他说,他觉得让孩子深入社会学习体验、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建设非常重要。“这样,这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今后无论是从政,还是从研、从商、从教,都会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