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9)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⑦对才华横溢的现代作家郁达夫来说,印象最深的乃是雁荡山的秋月:“海水似的月光,月光下只是同神话中的巨人似的石壁,天色苍苍,只余一线,四周岑寂,远远地也听得见些断续的人声。奇异,神秘,幽寂,诡怪,当时的一种感觉,我真不知道用些什么字才能形容得出!”是的,郁达夫如痴如醉地望着雁荡山的秋月,在露台上对着月光峰影,坐到了天明,坐到了日出。这一切,符合他的性格和气质,符合他的柔弱和刚强,符合他的忧郁和惆怅,也符合他面对大自然的心境,他心中的秋月和雁荡山的秋月完全重合了。
⑧正如张大千的推断,雁荡山起源于几亿年前的地质变迁。那时,洪荒时代的巨变呼啸而起,海潮推起了一个个巨浪,雷霆在咆哮,闪电一次次从高不可攀的天穹贯穿了乌云,地火从岩层下突然升起,浓烟和火焰笼罩了大地,暴雨和飓风交相摩擦,漫长的时间沉浸于暗夜,星月晦暗,大地在翻天覆地的痛苦中叫喊,冰川在凝结,在消融,在运动,在漂移,河流在溶蚀,在冲刷,在奔腾。火焰在冷却,在冷凝,在重新提炼。岩石在形成,在崩解,在重新组合。一场颠覆乾坤、伴随着阵痛的孕育和自我改造,席卷了世界。这一切,都是为了几亿年后诞生的人类,为拥有灵魂的人类预备浩渺纷繁、山影变换和奇峰迭起的视觉盛宴。而尚未出现的诗人、画家、旅行家、游客、农夫、樵夫和所有对雁荡山的渴望者,在遥远时光的另一端,耐心地等待。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年05月06日第07版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以雁荡山影开篇,跟随时间的脚步,历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观赏感悟雁荡风光。读者从中可领略奇山奇景之美,感受深厚人文内涵。
B.作者把山峰、大海和夜空构成的奇特夜景比作一幅构思精妙的木版画。它并不需要丰富的颜色,只以其墨色的浓淡就能引发观赏者的遐思。
C.同样的雁荡山景观在林纾、康有为和蔡元培眼中却有不同的趣味,反映出文学家画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学者教育家不同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视野。
D.雁荡山秋月带来的“奇异,神秘,幽寂,诡怪”之感和故都的秋引发的“清,静,悲凉”一样,都符合郁达夫的审美倾向,后者也折射出民族的审美传统。
E.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用词新颖,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在描写中杂有议论,阐发了拥有灵魂的人类面对这场视觉盛宴的个性化认知。
17.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