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密林猎手到帝国最锐利的刀锋——谈谈清代康雍乾时期的索伦铁骑(4)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自七八岁起,八旗索伦的子弟们便踏入了骑术的修炼之旅。他们最初驾驭温顺的马匹,通过不断的练习,逐渐适应并掌控更为狂野的烈马。当这些子弟年满十二岁后,他们便开始在父辈的引领下,涉足狩猎的技艺。历经数年的磨砺,待到十六七岁的年纪,他们已能够娴熟地驾驭马匹,并精准地运用弓箭进行狩猎,展现出高超的骑射技能。
依照规定,年龄在十五岁以上的男子需担任“嘎哈”(即壮丁)的角色,主要承担捕获野兽以进贡貂皮的责任。每年,他们需要贡献四十张貂皮、四十对野鸡,以及其他诸如熊掌、野猪等地方特产,其中貂皮是进贡的主要项目。自每年的十月份开始,直至次年的初春时分,各佐领与骁骑校会率领他们前往大小兴安岭及外兴安岭等地,展开狩猎活动,以完成贡品的采集任务。
乾隆年间,曾有一桩颇为有趣的史实,载于《清高宗纯皇帝实录》之中,后续我们会详述此事。彼时,雍正皇帝曾命令索伦人集结成一支拥有两千人的火枪部队,旨在征讨准噶尔。而后,索伦人深感火枪之威力非凡,颇为喜爱。因此,在归家之后,他们逐渐摒弃了传统的弓箭技艺,转而使用火枪进行狩猎活动。
在乾隆年间的木兰围猎盛会上,索伦勇士们欣然应邀,并携带着新学的火枪技艺满怀期待地前来参加。然而,乾隆皇帝对此却极为不满,他强调满洲人的传统技艺应是以马步骑射为核心,围猎之时无需借助火枪之力,仅凭弓箭即可制胜。虽然索伦等族在过往的围猎中并不使用火枪,但自从他们掌握了这一新技能后,深感其便捷与高效。然而,乾隆皇帝却因此深感担忧,认为这可能导致满洲人传统的精神风貌逐渐消失。为此,他特意颁布上谕,强调围猎使用弓箭是古老的传统,应该勤勉练习。特别是索伦等族作为擅长狩猎的民族,更应该精通弓箭技艺。一直以来,在精锐的兵丁之中,他们就以箭术高超而著称。然而,如果他们只是追求更容易捕获猎物,那么长久以往,弓箭这一传统技艺必将荒废,这是乾隆皇帝所不愿看到的。
乾隆皇帝随后对索伦兵们如此训诫:“朕将收回你们的火枪,意在提醒你们勿忘初心,应勤加练习箭术。虽战时使用火枪自有用处,但自今日起,木兰围猎之时,尔等不得再依赖火枪。今日这批火枪,朕便以一两银子的价格购入,以示警示,望今后切勿再犯。”
现将每枪所给之银一两悉数收回,并在收回后严令禁止任何私自购买与制造行为。一旦发现违反此规定者,将立即予以严厉惩处,绝不姑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有部分的索伦人选择在新疆定居下来,乾隆皇帝依然时常提醒索伦部不可荒废他们擅长的弓马骑射技艺。在乾隆眼中,索伦部族似乎已经成为了满洲往昔英勇精神的象征,他们承载着祖先们那些值得骄傲与传承的优秀传统。乾隆担心,过度追求和依赖新式技术可能会对这些宝贵的美德造成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