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密林猎手到帝国最锐利的刀锋——谈谈清代康雍乾时期的索伦铁骑(8)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乾隆二十一年之际,清廷重振旗鼓,再度调动兵力,意在重夺伊犁之地。据《清高宗实录》载述,乾隆皇帝在训诫准噶尔族人时,言辞铿锵有力:“我朝索伦勇士精锐出征,必能大振军威,使尔等无不畏服。倘若逆贼逃窜,朕已下旨,命索伦将士穷追不舍,务必擒获。此等筹谋,皆为朕深思熟虑之决策。”
在此次收复伊犁的英勇行动中,索伦兵再次展现了他们一贯的勇猛无畏。阿睦尔撒纳在强大的压力下被迫逃离战场。参赞大臣富德率领着三百余名索伦勇士,毫不懈怠地展开追击。在途中,他们意外地遭遇了阿睦尔撒纳麾下的一千多名唐古特士兵,他们正在树林中休整。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交锋,索伦兵毫无退缩之意,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唐古特士兵在索伦兵的猛烈攻击下节节败退,最终不得不逃向色白口山深处。然而,富德并未因此停下脚步,他带领索伦兵继续深入追击。在途中,他们又遭遇了另一支由一千多名哈萨克士兵和唐古特士兵组成的联军。面对人数众多的敌军,索伦兵依然保持着刚猛如初的战斗意志。他们毫不犹豫地发起冲锋,直接冲入敌军阵营,打得敌军溃不成军。最终,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索伦兵斩杀了三百余名敌军士兵,再次展现了他们神勇无比的战斗力。
经过一系列的曲折和斗争,清军终于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成功击溃了准部叛军。而阿睦尔撒纳为了躲避清军的追捕,选择逃往俄国境内。然而,命运的安排让他在同年的九月因病离世。随着阿睦尔撒纳的去世,天山以北地区终于得以恢复平静,宣告了叛乱的终结。
在成功镇压准噶尔叛乱之后,清政府进一步调遣了索伦与达斡尔等精锐部队,于乾隆二十四年,即公元1759年,成功地平定了南疆大小和卓的动荡局势。在整个清军对天山南北的征服过程中,无论大小战役,西征的索伦官兵均积极参与其中,贡献显著。至此,新疆地区基本上实现了清政府的统一大业。
在平定准回之役中,索伦官兵展现出了非凡的英勇与智慧,赢得了清廷的高度赞赏。战役结束后,乾隆帝对那些立下赫赫战功的官员进行了隆重的封赏,不仅提升了他们的官职,还赐予了爵位。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原本身份低微的领催、披甲等基层官兵,甚至是普通的跟役厮卒,也因为在战斗中勇猛无畏、冲锋在前而获得了破格提拔的机会。其中,后来的索伦名将海兰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最初只是以一名“库图勒(跟役)”的身份参与了平准之役,但凭借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成功射伤并擒获了阿睦尔撒纳的同党巴雅尔,因此被乾隆帝特别授予三等侍卫的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