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丨海岛小渔村,魅力来自哪里?(5)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改造后,小院种满了波斯菊、绿樱、芭蕉树等,成了一个手工花园。打开古厝两扇古朴的传统木门,四处可见古与新的碰撞:一楼是儿童阅读室,抬头看,水泥横梁纵横交错;登上二楼,斑驳的水泥墙旁边,则是充满文艺气息的手冲咖啡文创空间。
它叫“51号灯塔”,是自助共享空间。为控制运营成本,这里的一切尽可能进行旧物改造。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空间,来这里售卖产品,或沟通思想。“‘灯塔’可以承载的内容很多,参与的人擅长什么,就可以奉献什么。”方芮淇说,“51号灯塔”运作成本非常低,仅是基本的电费,无需聘请员工。来到这里的人都可以相互付出。
她把这种不设防解释为乡村气质,“空间开放之后,我们发现,村民们慢慢会规范自己的行为。例如孩子进到阅读室,知道必须要先洗手,保持安静,不能跑跳。我们也希望教会孩子什么是美学,打开眼睛看世界”。
方芮淇在抖音、微信等平台展示“51号灯塔”的经营理念,吸引了不少南埔村民好奇的目光,常有村民喊她去家里吃饭。一些抑郁症患者也来到“灯塔”相互取暖,彼此疗愈。方芮淇带着他们在院内煮茶、在露台小坐,欣赏她用竹子树桩制作的家具装饰,从村民身上感受乡村生活的日常诗意与真实,感受自己与乡土的连接。
她还用“51号灯塔”做了许多尝试:饭搭子、读书会、在线分享、讲古写画、市集摆摊,怎么好玩怎么来。这栋房子有5年免租期,现在还剩4年。她愿意花时间慢慢把她的想法传递出去。近期,她正在筹备市集,参加的朋友们既是摊贩也是顾客。“深山里的猪肉、家酿米酒、手作甜品……当地美食,圈起来的不只是乡村生活,还有充满烟火气的人情味。”方芮淇说,市集就像是村民们在村口相遇、交流的空间,也让更多城市人一起来探索村式生活的可能。
“我坚信,乡愁情怀也能产生经济效益。”她想做的,就是把乡村以外的人带到古厝,营造每个人的“新故乡”。
03
艺术乡建,增添人文活力
“我想用艺术介入乡村建设,探索乡村复兴的艺术路径。”来自福州长乐的“70后”陈孝键一心扎在古厝修建现场,与师傅交流修缮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