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青蛙画一星期:走近生物研究所里的“神笔马良”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作者 | 杨晨
没有相机或彩色胶卷的年代,野外科考中标本的记录全靠一支笔。笔能写下所见所闻,也能留住动植物的珍贵身影,便于后续研究或用于著作配图。
此类绘图被统称为科学绘图。与日常所见的绘画作品不同,科学绘图是艺术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且科学性被摆在了第一位。
科学性,意味着严谨和求真。在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成都生物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的历史中,为数不多的人坚持于画纸上勾勒着色,用心记录每一个并不起眼的自然界的精灵。
极尽“还原”两栖动物身上的每一个细节,“神笔马良”般的画技背后,需要日积月累的功力和足够的耐心。
绘图工具选用讲究专门采购特殊画纸
上世纪50年代,成都生物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的“祖师爷”刘承钊出版了第一套两栖爬行动物的英文专著,里面配有不少彩色的科学绘图,是由其身边的绘图员王宜生所绘制的。
采集的标本一旦泡入福尔马林就会变色,所以在没有相机的年代,只要出野外,刘承钊都会带着王宜生。
采集到物种后,王宜生就用纸笔迅速勾勒出动物的外形,记录下各部分的特征、颜色等信息。
在野外打好草稿,回到实验室后再根据记录精工细作,留住动物最鲜活的样子。
绘图栩栩如生,甚至连蝌蚪半透明的尾巴都如实呈现。至今这些科学绘图都具有较高的科研和艺术价值,是成都生物所两栖动物研究室的特色名片。
王宜生走后,所内科学绘图的担子交给了李健。
和前辈一样,他也并非美术科班出身,靠着自学,在科学绘图这条路上,从弱冠到花甲。
17岁时,李健就接触了科学绘图,最初画的是植物。
后来工作变动,20多岁时便转到了成都生物所专门画两栖动物。
一画就是一整天,颈椎病困扰了他几十年。
李健之所以能坚持,是因为爱好。“再加上行业需要,我觉得这是应该做的、职责所在。”每完成一幅自己满意的作品,李健都能收获一份成就感。
他算了算,至今已经完成了700余幅科学绘图。
满意的“标准”,就是起码要和实物无差,与研究员文字描述的一致。“有时同种类的蛙,受生境中日照的影响,皮肤颜色深浅会有微小出入,所以绘出的颜色只要把握在一定范围内,就算符合要求。”李健告诉《中国科学报》。
科学绘图多采用水粉,画笔和画纸的选用很讲究。
李健多用极细的毛笔,他还会特地去成都北边的白马寺采购特殊的画纸。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