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不可复制的八大特质,“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毛泽东!”(3)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第二,胸怀天下,兼济苍生。
“以天下之忧而忧,以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毛泽东“心怀天下”最贴切的写照。
毛泽东出生于农村,毛家虽然算不上富裕,却也不属于“赤贫”这一类。
如果依从了父亲的安排,毛泽东也许能过上衣食无忧、富足殷实的小日子。
然而,毛泽东并不甘心过这种四平八稳的小日子。
1906年,13岁的毛泽东即兴写了一首《井赞》: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
青青见卵石,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永远长不长。
当时,毛泽东在井湾里私塾就读,整日里死记硬背《三字经》、《百家姓》、《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
毛泽东借此表达对旧式教育的不满,渴望离开闭塞落后的韶山冲。
1910年,17岁的毛泽东写就了另外一首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泽东这首诗改写于西乡隆盛版本的述志诗。
当时,毛泽东执意要去湘乡接受更加高等的教育,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为此,毛泽东与固执守旧的父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这一年秋天,毛泽东怀着激动的心情改动了这首诗,临行前,他把写有这首诗的纸条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以作告别。
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
他以诗言志,这首诗简洁而不简单,通俗不失大雅,真实反映了毛泽东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心态和志向。
走出韶山冲之后,毛泽东对中华民族的苦难深重更有了切身的感受。
“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遍地哀鸿满城血”。
在毛泽东的诗词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当时的民不聊生、哀鸿遍地,也可以感受到尖锐的阶级对立。
“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当时的中国军阀割据、四分五裂、积贫积弱,毛泽东的心头不断升腾起“收拾旧山河”的雄心壮志。
1919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词中这样写道:
“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毛泽东与蔡和森、何叔衡等人成立新民学会时,誓言“经纶天地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那个时候的毛泽东就已经心系天下。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