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摄影师、九旬老人黄宝善:用摄影机战斗,留下气壮山河的珍贵影像(7)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抗美援朝时期,2800多公里的交通干道上共设置了1500个哨所,平均不到2公里就有一个防空哨,防空哨在运输线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志愿军汽车的损失从开始的40%减少到近乎无损。
特别是一些火炮、喀秋莎火箭炮等实力逐渐显现,也让敌机不敢轻举妄动。6月,摄制组曾跟拍过一个多次获得嘉奖,以“打游击”闻名的高炮25营。
“那是在德阳志愿军二分部,高炮营一般在暗夜里隐蔽在敌机经常轰炸的重点阵地,待敌机白天空袭时,突然炮火齐发,给敌机迎头痛击,出其不意,战果甚丰。”
后勤有了保障,前方战场不再被动。“到了1953年的时候,清川江以北的制空权我们也已经掌握了。”黄宝善越讲越兴奋,“敌机过来,咱们的飞机就飞上去跟他干,有些飞机一上去能打掉好几架敌机。有些飞行员没飞几十个小时,就敢正面迎敌,全凭勇敢。”
摄制组的摄影师就曾目睹了这样一幕,一前一后两架志愿军战机夹着一架敌机,在前面战机的指引下,敌机最后不得不一起降落在了志愿军机场。“后来才知道那是志愿军俘获的一架敌机。”黄宝善说,“我们根据敌机的起飞地点,算准了敌机续航时间,等到敌机不得不返航时,志愿军战机起飞阻击,此时的敌机已没了底气,在前后夹击下,不敢与志愿军再交火,要是不服从,后面的飞机便会马上歼灭敌机,几个回合下来只得乖乖投降。”
到了“金城反击战”时,后勤工作丝丝入扣,运输队司机一轮物资抵达前线,对接人员接受物资负责装货调配,为汽车检修,“趁着司机小憩,一系列工作流程后,再叫醒司机,继续下一趟运送。”黄宝善说,“战争年代,最缺的就是汽车司机。”
后勤保障的不断完善,使运输线沿途都设有兵站、洞库(物资存放点)。战士们肚子饿了,只要随身带着饭票,沿途兵站都有军备、粮食和食堂解决,战争初期战士们挨冻、饿肚子的现象一去不返。
(小标题)“你知道硝烟是什么味道吗?是槐花的味道”
“你知道硝烟是什么味道吗?是槐花的味道,就是这么真实的不和谐!”黄宝善自问自答道。
“那是5月的一个深夜,我们的卡车沿着林荫公路前行,道旁槐花绽放,醉人的清香扑面而来,就在大家沉浸在一派和平幽静中时,突然防空枪声由远而近,公路上原本一路相随的车灯,刹那间全部熄灭,四野立即恢复到一片黑暗中。”这是黄宝善日记中的一段记录。
“随着空中传来的敌机轰鸣声,以及悬在空中、青白刺眼的照明弹下,敌机没目的的投放着炸弹,随着一声声巨响,带着刺鼻的硝烟扩散在空气中,与刚刚幽静的槐花香气混合在了一起,告诉我们,这里是流血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