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巴学园之后的小豆豆(2)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曾经一直坐在教室的窗边不停张望窗外的小豆豆,在巴学园变成了一个“正常”的孩子,天性得到了顺应和疏导,适应了巴学园的教育,从而奠定了她一生成长和发展的基础。
小林校长的教育宗旨是无论哪个孩子,都具有优良的品质,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把孩子们培养成有个性的人。巴学园的“自由教育”,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氛围似乎是一个童话世界,仿佛让人们回到了田园时代,遗憾的是战争毁灭了这一切。作者在《窗边的小豆豆》中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用实例展示了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孩子产生的影响。
1981年3月6日,该书由讲谈社出版后旋即成为日本最为畅销的图书,销售了800万部,并陆续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发行量在2500万部以上,《纽约时报》也刊发了书评,相关讨论的议题远远超出教育学的领域,影响超越文化和国境,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由于小豆豆“效应”,黑柳被任命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她曾访问过坦桑尼亚、印度、伊拉克、海地、乌干达、科索沃和阿富汗等国家和地区,对当地孩童的生存状况给予了深切的关怀。此外,她还是社会福利法人小豆豆基金理事长,曾获第一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生存奖。
黑柳彻子发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了关于儿童学习障碍(简称LD)的研究文献中,有研究认为,她幼时的行为“异常”实际上就是后来学界所说的儿童学习障碍,而在现实生活中每六个人之中就有一个人会经历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朝日新闻》甚至提出了“小豆豆症状”的说法。《窗边的小豆豆》让社会认识到了儿童学习障碍这一现象,加深了人们对儿童教育和心理问题的认识,消除了儿童教育中的误区,作为“弱者”的小豆豆也赢得了人们极大的同情。
《窗边的小豆豆》出版时,日本学生正面临“考试地狱”、校内暴力、“拒绝登校”和教师的职员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等问题,作者在这里实际上触及的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心理和社会问题。与当时社会上一味讲求名校升学率、孩子从小就被纳入应试和竞争轨道的教育方法不同,小林校长教育方法也让人们看到了全新的培养和成才理念,促使人们对当时的教育现状和校园文化进行反思。
在中国,小豆豆的故事也广为人知。2020年4月,该书被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在这种意义上,《窗边的小豆豆》成为畅销书绝非偶然,图书的出版适应了社会的需求,“小豆豆症状”也是一个具有普遍性和需要共同持续关注的问题。畅销书的打造有赖于图书内容的深度、普适性和作者的影响力,以及出版社对出版运营的长期规划和把握能力。在这种意义上说,小豆豆的故事是一个成功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