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少女上山劝日军投降,却被拖入山洞,找到时只剩下一块头巾(6)
2024-09-29 来源:旧番剧
可当时距离嘎丽娅牺牲已经过去了39年,她的家人去了哪里呢?
虽然结束了战争,可失去女儿的伤痛,却一直笼罩在嘎丽娅一家的头上。
在嘎丽娅去世后,他们辗转各地,1980年,嘎丽娅的父亲张焕新去世了。
嘎丽娅的母亲菲涅,将张焕新安葬了之后,便和孩子搬去了俄罗斯生活,但没多久菲涅也去世了。
菲涅去世的时候,她的双眼已经失明了,这是她常年为嘎丽娅流泪导致的,在临终前,她的手里一直拿着嘎丽娅和哥哥的合照。
这张合照拍摄于1943年,那时嘎丽娅只有十五岁,虽然是黑白照片,但我们能清晰的感受到嘎丽娅的美丽和智慧。
1998年,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嘎丽娅的故事,孙伯言将嘎丽娅写进了连载小说,并刊登在了报纸上。
孙伯言文笔优美,用文字的方式,将一个生动的嘎丽娅摆在了读者的面前,收获了许多粉丝。
但孙伯言对此并不满足,除了写小说,他还会以口述的方式,将嘎丽娅的故事分享给自己的学生和同事。
随着孙伯言对嘎丽娅的了解越深,他心中对嘎丽娅的敬佩就更浓。
一番沉思之后,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他要为嘎丽娅修建一座雕像,让所有人都铭记这个伟大的女孩。
孙伯言走访了绥芬河大大小小的企业,一是传播嘎丽娅的故事,二是为嘎丽娅的雕像筹集资金。
可惜效果甚微,孙伯言东奔西走6年时间,也没有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对此他有些沮丧。
但在2004年,事情出现了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