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的器官会说话?中科院院士樊嘉葛均波推荐,送给孩子们的新春礼物(2)
2024-09-29 来源:旧番剧
“骨壮壮”拥有一个大家族,在人体中有206个兄弟姐妹,他们形态不一,但相亲相爱,组成了人体的骨架。可是长期以来,“骨壮壮”一直蒙受不白之冤:“很多人都会叫我‘沉默的杀手’。其实,对于这个称号,我从心底里是拒绝的。快来帮我补钙,让我成为健康的守护者吧!”
咦?这里好热闹!原来“大肠君”和“小肠君”正在进行止泻药的比武大会。某日,大肠君拉肚子啦!到了第三天,大肠君跑厕所的次数多则十余次,吃不下,睡不安,苦不堪言。小肠君见到大肠君瘦了一圈,十分憔悴,建议他赶紧吃点“止泻药”。说着,小肠君拿出了一本小册子《斗药大会实录》……到底哪种止泻药挽救了大肠君?
该系列绘本得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院长樊嘉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的联袂推荐:“健康科普要从娃娃抓起!跟着这套绘本的‘器官宝宝’,3分钟就能‘透视’心脏、读懂‘肝胖’,还能掌握让骨头变强壮、让胃小姐少受罪、帮大肠君止泻的方法……这类让孩子也能轻松习得医学科普知识的高品质绘本十分必要但非常稀缺。在中山医院宣传科团队精心策划下,5位医学专家发挥创造力,把艰涩难懂的专业医学知识通过‘器官宝宝’的生动叙述,转化成孩子们都可以看懂的科普。适合广大幼儿和小学生阅读。希望这套绘本不仅惠及孩童,也惠及更多的家长朋友。也愿小读者们通过它掌握身体的奥秘,健康快乐地成长!”
医学科普工作目前存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接地气”。医务人员做科普时,有时难以跳脱医学专业思维和诊疗护理流程,习惯运用大量的专业术语,采取的也是专业讲课和宣教的模式。这就使得科普知识的传播者和受众两方面都会非常累,医生辛苦“上课”,但是老百姓听不懂;或者好不容易听懂了,又很难记忆,更别提进一步通过“口口相传”的同伴效应继续传播。
本书主编、复旦大学科普研究所委员、中山医院宣传科科长齐璐璐介绍说,《器官宝宝有话说》绘本,定位于将科普做的“有趣”,由中山医院林颖、刘凤林、沈继平、颜红梅、张宁萍等专家创作脚本,结合漫画、音频、视频形式,让孩子们用声音演绎人体各个器官,使这套绘本成为了可读可听的“有声绘本”。绘本的创作团队中,不仅有专业医护人员、媒体和传播专家,还将受众即目标人群——孩子们邀请了进来。在文本创作、绘图设计的每个阶段,都得到了上海师范大学一附小师生的支持,通过孩子们阅读后的真实反馈对绘本内容进行精确调整,力求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能够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