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文化在中国:从晚清反案小说到二次元时代的动漫同人
2022-10-14 来源:旧番剧
何为“同人”?来自日本与欧美的对照
日本二次元文化中的漫画同人志是中国大陆网络同人小说的文化根源及直接开端,这一观点多年来一直是同人圈与研究界的共识。包括“同人”一词在内的中国当代同人文化的种种规约,也多数来自于日本的二次元文化体系。
作为一个几经演化含义复杂的文化概念,“同人”最初来源于日语的“どうじん”一词,意为“同好,志同道合之人”。1885年,日本文学团体“砚友社”发行了会刊《我乐多文库》,从此,这种由志同道合之人出版的书刊杂志便被称为“同人志”(“志”在日语中是刊物的意思)。由于当时的同人志绝大多数属于非商业性的出版物,“同人志”亦一度成为私人出版物的泛称,而“同人”则意指“内容或制作方式不具商业考量”的出版行为。可以说当时的“同人”一词和现在的“同人”在概念上完全不同,同人志上所刊载的作品也都是作者的原创。1916年,“东京漫画会”发行了第一本漫画同人志,至此日本的同人志被分为文学与漫画两大类型。现代意义上的“同人”概念便是由日本的漫画同人志文化渐渐衍生而来。20世纪60年代后,漫画日渐成为日本青少年们最主要的阅读出版物之一,日本的漫画产业亦从最初的以漫画同人志为主要发售形式一跃升至大企业规模化的商品生产(日本庞大的漫画市场70%都由集英社、讲谈社和小学馆三大出版社所垄断)。
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几大主流漫画杂志连连创刊,无数小型漫画杂志的数量和种类亦急剧攀升,与此同时,商业化的漫画单行本的出版也突飞猛进,仅1983年一年,漫画单行本的销售额就比上一年增长了二十个百分点。漫画产业的繁盛推动着日本动漫电玩文化爆炸性的疯长,使得各类当红作品大受欢迎,形成了庞大的粉丝群体。出于对原作的狂热的喜爱,这些粉丝纷纷组成同好会,创作了许多基于原作的衍生作品,于是改编商业作品来绘制外传的漫画同人志便逐渐成为同人界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