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壁书|脑补/脑洞:从动漫走向文艺作品(2)
2022-10-15 来源:旧番剧
文艺作品中的“脑补”意义与作用
从积极的角度来讲,脑补是一部文艺作品在读者那里最终完成、产生意义的必要步骤,也是读者挖掘作品中隐而未写的多种可能性、进行二次创作的动力之源。但从消极的角度来讲,过度的脑补也可能罔顾作品原本的逻辑与内涵,成为单纯的妄想。“脑补”的这种消极内涵也扩展到现实生活层面,指在现实生活中妄想一些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或人际关系。对于文艺作品而言,脑补是否过度是很难判定的,故而脑补的消极意义,以及“脑补过度”的说法实际上常常指向对现实的妄想。意为对于现实妄想的“脑补”在动画、影视剧等作品中有相对程式化的表现方法,比如在人物头顶上方出现想象气泡,在气泡中呈现人物脑补的事件,或者在人物脸部特写后插入一段与正片色调/风格存在差异的影片展现人物脑海中想象的、非现实的场景,这些妄想很像是在人脑中上演的戏剧,因而被称为“脑内小剧场”。
脑洞
“脑洞”一词是从“脑补”衍生而来的。脑中有洞才需要脑补,所以脑洞越大,脑补越多。因而脑洞就是脑补的源头,是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个词最初同样产生于日本动漫爱好者之中,“脑洞大”通常是指作品设定新奇、情节展开出人意料,体现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后来“脑洞”一词逐渐流行起来,无论是在文艺创作、产品设计还是其他社会生活领域中,只要是富于创造力的人与作品,都可以被称赞为“脑洞大”。而进行作品构思,或者大家群策群力出主意、想办法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则可以被称为“开脑洞”。“脑洞”一词在2014年左右才开始流行起来,2015年2月,一部名为《脑洞大开》的网络剧开始播出,“脑洞大开”一词于是频频亮相主流媒体,在大众文化领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并入选《咬文嚼字》编辑部“2015年十大流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