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破茧成蝶,才能获得人生的释然和成长的真谛(8)
2022-10-25 来源:旧番剧
影片中,童年的妙子在父母面前任性、无理,她发现屡次任性换来的不是欲望的满足而是惩罚和批评,而当她乖巧和善良时得到的却是友好与满足。于是,镜像中呈现出善良乖巧的“他者”形象使她产生了自我认同,在爸爸面前做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就会获得认可和满足,在学校里与同学友好就会得到想要的友情。这个时期的妙子依赖镜像中乖巧的形象,认为自己具备自控的能力,并享受和满足当下自我意识的状态,完全将自己的行动托付给意识来进行支配。
② 镜像中与“他者”斗争的自我:拉康认为,处在镜像阶段的婴儿视镜中的“他者”等同于自己。
当婴儿迷恋于完美幻想的自我时,会不由自主地想要触碰镜中的“自我”,结果是婴儿并未找到镜中“自我”的存在,婴儿开始怀疑自己判断意识的准确性。因此,错误认同的镜中“他者”与真实自我之间形成攻击性。
学校里的妙子遵守纪律,是老师同学眼中的好学生,但当她拿着只有25分的数学成绩单回家时,听到的却是姐姐和妈妈对自己智商的质疑和否定。同学眼里的妙子和姐姐述说的自己形成强烈的对比,虚幻和现实的差异让妙子感到失落困惑。
而影片真正的“斗争”产生于阿部的出场,同学们因阿部的邋遢形象都不愿接近他,当阿部转学与全班同学握手告别时,却唯独没有与同桌妙子握手的行为激发妙子的真实自我与镜像自我间的攻击性。两者之间的认同差距导致了妙子内心的异化,使妙子体验到从未有过的挫败感。
在我看来 ,阿部的拒绝使妙子开始发现真实自我与镜像自我的错误认同,她开始不情愿地质疑镜中的“他者”自我形象与现实自我行为的差距,并且不断在镜像中“他者”与真实自我之间作斗争,期待在斗争中找到真正的自我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