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破茧成蝶中国汽车工业的七大瞬间
2022-10-17 来源:旧番剧
中国汽车工业的初心是什么?使命又是什么?
这是我们挑选过程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正如每个人所熟知的那样,得益于大规模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新中国完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建立蓝色星球上第一个10亿级人口的工业文明。”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查阅大量公开资料,采访了数位青年代表。他们中有在车企基层工作多年的“老炮儿”,也有尚未完全走出大学校园的理工男。时间有限,而探寻之路无穷无尽。本期《汽车强国梦》特刊将从中国汽车工业的“昨天、今天、明天”切入,更多报道仍在路上。
奠基人:结束“一辆汽车、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的历史
1941年,从西南联大毕业的孟少农通过了赴美留学生的选拔考试,和15位校友一起绕道香港,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汽车专业研究生。
那一年,他26岁。
过了3个学期和1个暑假后,顺利毕业的孟少农进入迪尔伯恩的福特汽车罗纪工厂工作,开始了他的“汽车生涯”。此后,孟少农先后做过美国工厂的汽车机械师,教过清华大学汽车工程专业课程。1949年10月,孟少农成为重工业部的第一批公务员,也是汽车工业的唯一主管。
可当领导告诉孟少农,“准备建立中国汽车工业”时。他却惊讶地反问:“现在是时候吗?”
不久后,在旧中国百废待兴的基础上,第一个五年计划摁下了新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键。在吉林省长春市,苏联专家计划帮助中国建设一个年产3万辆的工厂。项目组事先在当地考察工厂选址,孟少农发现,当时整个长春市只有两辆吉普车。“我们就是靠这两辆车跑遍了长春市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