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社交圈:越开放还是越狭小(4)
2022-10-25 来源:旧番剧
要知道,爱情的美妙就在于它的盲目与非理性,怦然心动的那一刹那,就是毫无理由,无关乎她的胖瘦,无关乎他的高矮,无关乎她的家庭,无关乎他的收入。如果一开始就画地为牢,那注定是缘木求鱼。
---------------
有风韵地“宅”着 时不时露头换口气
何橘
当年周杰伦一首《阳光宅男》红遍大街小巷。MV里的宅男让人忍俊不禁:带着黑框眼镜,穿着格子衬衫,青涩木讷。这是以往大家对“宅”的刻板印象,即沉溺于个人世界或虚拟空间,与现实格格不入。
互联网世界,很多语言都随风而逝,难以驻留。不过“宅”并没有转瞬即逝,反而语义不断地流转变迁,与年轻人的生活状态连缀在一起。
如今,“宅”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种积极的身份认同。起初“宅”或许只是形容沉迷动漫或网络游戏。如今的“宅”更像是自我况味,是喜欢独处的表现。宅一宅,青年人可以跳出烦恼、暂避现实,在个人的小世界里风光无限。没有贬义的“宅”,已经是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生活方式。
词语仿佛一面镜子,映照着社会变迁。“宅”上边有个“宝盖头”,它的语义与房子连在一起,反映了家提供给人的私密庇护,这是个让人卸下防备和假面,全身心放松的时机。减弱社交联结、专心享受独处,是因为二者对人们而言有不同的意义,承载着人类不同的情感维度和现实需要。
当我和别人说我很“宅”或我想“宅”时,简而言之就是我想自由地“一个人静静”。在这个万物飞驰的年代,慢下来、静一静,对每个人都很必要。谁的生命不需要些许清静?热闹有热闹的精彩,清静有清静的味道,就好像图画需要留白,生活也需要屏蔽喧嚣。在喧嚣与热闹中给自己留一方安静天地,不仅是主动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更是自我净化精神世界。古人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源于心远地自偏。从古至今,社会发生了沧海桑田、天翻地覆的变化,即便到了赛博社会(又称虚拟社会),人们骨子中的那份安宁清静,其实并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