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漫20年沉浮录:中国的迪斯尼之路还有多远?(8)
2022-10-27 来源:旧番剧
网名 “Ting” 的丁锐是 ChinaDV 的意见领袖,以观点尖锐、词锋犀利闻名。开过公司也进过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丁锐,在转行后做过临终关怀,如今是自己作品的电影编剧。他转行的理由异常典型——“那么苦逼的行业,谁要继续做?”
在他看来,“时代从没有给搞技术的人真正的尊严。为什么那时候 ChinaDV 能聚集那么多人?因为大家都很飘零、都非常个体。就好像一个巨大的寒冷操场上有一个炉子,我们围着那个炉子,不停地烤手,取一点暖”。
但行业的凛冬很快就来了。2012 年,政府部门察觉到各地补贴政策的畸形,迅速取消了各种扶持政策。整个中国的动漫企业哀鸿遍野,裁员的裁员,倒闭的倒闭,转型的转型。
2012 年,两点十分动漫搬进光谷的办公室时,8 层楼全是动漫公司。但到了 2013 年,只剩两点十分和另一两间公司还在孤军奋战。
人才同样在急剧流失。尽管工作内容相近,但游戏行业的薪资是三维动画的数倍。早在 2004 到 2006 年,胡感华的不少同事,就从环球数码转去隔壁的腾讯。到了2012年行业急剧萎缩时,游戏已成为技术人员最主要的出路。
胡感华一度难以理解:“我们都是要做电影的呀,我们是中国动画的希望。” 但这种骄傲很快成为自我调侃: 2009 年,胡感华加入了数虎图像——虽然用的是三维技术,但这家公司的客户换做了博物馆、文娱晚会和旅游项目。
曾让许多从业者 “围炉取暖” 的 ChinaDV,也巧合地在 2011 年遭遇无妄之灾。
一直以来,ChinaDV 和火星时代都是中国最大的三维动画论坛,它们的气质却截然不同。ChinaDV 侧重行业交流和线下活动,大神云集,凝聚力强,而火星时代一早转型培训,不仅摸索出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创始人王琦也被冠以“中国 CG 教父”。资深技术人员中有条鄙视链,认为 ChinaDV 更专业、火星时代更初阶。但到了后期,缺乏商业模式却成为 ChinaDV 的创始人侯松林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2004 年,侯松林也试着做起培训,势头正好时,因为投资机构的牵连黯然收场。最终 ChinaDV 不得不在 2011 年关停,就连域名,也被手下的技术人员几千元卖掉。
更令人唏嘘的案例是常州的渔夫动漫。由于执着原创又不善经营,拖欠了员工 100 多万工资的创始人余洛屹,在 2013 年 10 月自缢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