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动画的制作人员越多越好么?看看京都动画,或许并非如此
2022-10-27 来源:旧番剧
京都动画的作品总能让人一眼就认出来,并且这种情况还随着时间推移越发明显。原因无外乎两个,一是远在平均线以上的制作水平,二是辨识度极高的作品风格。
在独立制作动画的早期,从国内动画观众口中的Key社"三部曲",到一代轻小说代表《凉宫春日的忧郁》,再到被日本人称为"强国之源"的《K-ON!》,京都动画可以说在无数动画观众心中占据了无可撼动的地位,而在国内ACG文化圈逐渐壮大之后,还有《中二病也要谈恋爱》和《境界的彼方》等众多入宅作。
熟悉京都动画的观众可能已经看出来了,这前后两个时代,也昭示着京都动画从替版权方打工往自己手握版权的方向转变,从中还能看出这家动画公司的一些不凡之处。
在制作委员会模式下,动画公司虽然能拿到部分分成,但收入的来源大多还是集中在委托制作动画的费用上。换句话说,动画公司在做完动画之后委托费能剩下多少,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他们的收入,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动画公司其实也是在经营着"按件计费"的生意。
也正因为如此,多做动画这个选项就理所当然地提上日程,比如俗称"节操社"的J.C.STAFF就是例行每季度至少双开多则四开的类型,于是就有了"节操社这季度又献祭了谁来成全亲儿子作品"的说法。
一家动画公司的人力总是有限的,同一工期里越多的动画企划,就意味着越多的工序被外包出去。在外包行为变得普及之后,从元请到子请动画公司都开始将外包人力算入工期之中,层层外包的情况也就随之出现。再加上廉价动画逐渐成为主流,且中韩两国可以承包大量中割动画等制作流程中的"体力劳动",以降低制作质量为代价提高产量就成了一种必然趋势。
而京都动画,正是这种趋势的另一个极端。